【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

ID:46310955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_第1页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_第2页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_第3页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_第4页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实专业班级:历史师范0501学生姓名:史俊卫指导教师:马红霞职称:教授摘要: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朵而又极为重要的人物,被后人称为“中兴勋臣冠”者,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也没有像张之洞的《劝学篇》那样系统的阐述门己的教育理念,但他在镇压太平军以及同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屮,认识到了四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由此前生了富国富民、自强御侮的近代洋务思想。在创办近代洋务企业的过程中,曾国藩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2、并因此而将近代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形成其近代的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逍留学生出国留学,对推动屮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曾国藩近代教育思想实践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人物,被后人称为“屮兴勋臣冠”者,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在屮国近代化过程屮,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也没有像张Z洞的《劝学篇》那样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但他在镇压太平军的以及同西方列强

3、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由此萌生了富国富民、自强御侮的近代洋务思想。在创办近代洋务企业的同时,曾国藩认识到洋务人才的重要性,并因此而将近代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形成其近代的教育思想,并为此身体力行,进行了一些实践。学界研究曾国藩的思想体系,往往对其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学术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领域倍加重视,所出成果也主要集中丁此。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领域,对其教育思想进行宏观把握者较少,众多的研究是着力于家庭教育方面,对其近代教育思想的探讨尤少,纵有论述,论者也多从教育1=1的、教育内

4、容、教育原则与方法等角度提及曾国藩的近代教育思想,但未有更深入的论证。从曾国藩的生平来看,艾后半生的理学经世实践对时人的影响最深,这种经世实践的思想与其开创近代洋务事业的活动密不可分。因此,探讨曾国藩对近代社会的影响,不能不涉及到他的近代教育思想。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展开论述。%1.曾国藩近代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曾国藩洋务思想的产生,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康乾盛世过后,开始走下坡路的封建末世,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在外强交逼,祸在眉睫Z际,统治者身处危机而不自知,依然混混噩噩,虚骄自大。清政府

5、充斥着“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的蒙昧昏庸者。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闭关自守的国门被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一去而不复返,尽管有少数开明的知识分子,对清政府鸦片战争的败局知耻后勇,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但鸦片战争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先知先觉者如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儿乎对统治者未产生丝毫的影响。到19世纪六十年代,再次经历曲方列强对中国的肆意蹂蹒后,清政府才真正开始了求强御侮的行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

6、约》的签订,使清廷朝野上下几乎“人人有口强之心,亦人人为口强之音”。位居中枢的奕诉、文祥等人率先行动,要求改弦更张,寻求自强之道,“探原之策,在于自强,口强之术,必先练兵。”[1]乂谓“治国Z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乂以制器为先。”[2]“夫中国之宜谋自强,至今FI而已亟矣。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身处这样的时代与社会氛围,不能不为“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深受触动。特别是在他镇压太平军的后期,亲眼见到了西洋武器的先进与军事的强人后,自然而然

7、地萌发了“师夷”、“制夷”的思想,提岀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主张。此后,曾国藩还多次指岀:发展洋务,“制造船炮,为中国口强Z本”。其口强御侮的目的,十分的明确而又强烈。曾国藩近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也与他治学的理念喑合。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上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之学开始在思想界崛起,而修习程朱理学的唐鉴、倭仁等人,均不同程度地注意到经世致用,在鸦片战争以后形成一股声势不大,但却影响深远的理学经世思潮。曾国藩则是理学经世思潮的集大成者和躬身实践者。曾国藩虽然信奉程朱理学,但对其他学派却并无门户

8、之见,而主张博采众长,调和汉宋。正如他所说的:“国藩一宗宋儒,不废汉学”[4],且“国藩常谓性命之学,五子为宗;经济之学,诸史咸备,而渊源全在六经”[5]。在出任直隶总督后,明确宣告士子“为学之术有四”,将儒学划分为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四门,并明确地划分了四门学问的界限:“义理者,在孔门为德行Z科,今世fl为宋学者也。考据者,在孔门为文学Z科,今世冃为汉学者也。辞章者,在孔门为言语之科,从古艺文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