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ummeryinTheory理论述评DOI:10.3969/j.issn.1003-1154.2016.06.038我国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及展望□任金政李士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对农业保险进行绩效评价是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角度、维度和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总结,在分析农业保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对我国农业保险进行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文献综述;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
2、016)06-0127-03自2007年国家对农险进行财政补贴以来,我国程转化为产出,并获得最终结果的工作。“绩”就是成农业保险迅速发展。2014年,我国已形成世界第二大绩,“效”就是效率、效益。与绩效紧密相关的几个概农业保险市场。尽管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念是效果、功效以及效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其真实的绩效水平一直遭到人们效果(effect)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质疑[1]。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点是“承保的结果。功效(efficacy)是指工作系统为达到目的应面积”和“农户覆盖率”,注重“量”而非“质”,发展方式具备的功能和效率,是
3、一个行动所获得的预期结果或“粗放”而非“精准”。这使得农业保险高速发展的同者成效;效率(efficiency)本来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在经济管理中用来表达和服务主体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受访用最少的消耗以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仍然是一种比农户对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缺乏认识、全国范围内多率关系。绩效与功效、效率的联系与区别是:功效为年保险赔付金额远低于补贴金额等。这些问题说明,绩效提供方向性,确保事件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而亟需构建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系统,剖析我国农业保险效率只是客观的投
4、入产出的比率,如果方向错了,效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改进农业率越高,危害越大。保险政策,使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的农业保险通过政府补贴、农户缴费以及保险机构的经营得以开展[2],而这些投入都有既定的目标,也风险保障。绩效评价既是现有农业保险政策的归结点,也是就是农业保险应该达到的“功效”[3],但是该功效是否新形势下农业保险政策的出发点,农业保险政策的改得到实现却是不确定的,实际得到的结果也就是农业进必须建立在绩效评价基础上。为了对我国农业保保险的“效果”,而影响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保险险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本文将国内外相
5、关的运营“效率”。因此本文将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界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系统总结农业保险绩效评为:运用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对农业保险的状态和客价的研究角度、维度和逻辑关系,分析其存在的缺陷观水平进行评估,测度其与农业保险功效(政策目标)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对未的差距,并剖析差距形成的原因,以期提出改进农业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保险政策的方案。(二)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一、文献综述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可知目前对农业保险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从某一个角度(功效、(一)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内涵效果或者效率),选择某一个维度(政府
6、、农户或者保绩效(Performance)通常是指将投入通过一个过险机构)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如表1所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84)。2016年第6期127理论述评SummeryinTheory综合我国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的研究内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分别从功效、效果或者效率等单一容和主要结论可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效率”角度进行研究,较少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对农业保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保险“效果”的显著性不险绩效水平理论值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文献仅仅考能得到数据的一致支持,不同文献的实证结果甚至截察农业保险对单一主体维度
7、(政府、农户或保险机构)然相反。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未能完全实现的影响,较少考虑农业保险运作过程中各参与主体之农业保险的“功效”。因此,农业保险政策需要进一步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右侧所示)。而农险政策的改完善,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4]。进对各参与主体都会产生影响,并且各参与主体之间表1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也会相互作用,例如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后,由于成本研究角度研究维度研究问题部分代表文献损失风险的降低,使其更易于选择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种子、机械以及种植方式等),提高农业现代化水Miranda(1991);Ramaswami(199
8、3);政府政策目标刘布春等(2010);江菲(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