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

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

ID:46303776

大小:2.44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_第1页
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_第2页
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_第3页
资源描述:

《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影响员工求职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述评鲍昭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罗萍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项目基金:本文系广东省高校人事管理研究会2012年立项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B09。摘要:文章从自我调控理论(self-regulationtheory)和社会作为求职频率。对强度的测量,则一般是要求被试自我报告在某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theory)的角度总结回顾了西方学者关一特定时期内,为求职付出的努力。于员工求职行为(jobsearch)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旨在通过对在求职行为的内容-性质

2、方面,有研究根据求职的内容将员工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了解员工求职行为的作用机求职分为正式求职和非正式求职,其中正式求职的人一般依靠理,降低员工离职倾向,提高员工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以期就业机构或出版物来获取职业信息,而非正式求职则往往通过对新形势下改善组织绩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所裨益。私人关系搜寻招聘信息或谋职。Stevens(1973)根据求职行为关键词:求职行为影响因素自我调控理论社会网络的性质将其分为积极性求职、消极性求职和过渡型求职。其中积理论极性求职行为表现为求职准备充分、目标明确,行为独立并能调中图分类号:F272

3、.92文献标识码:A动各种求职资源;消极性求职行为则表现为求职准备不充分、目标模糊、被动、依赖;过渡型求职行为则处于积极求职和消极求一、问题的提出职之间。员工求职行为(jobsearch),一直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求职的短期-长期维度指的是求职行为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力资源管理学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西方学者对此进行生的变化,反映出求职行为的动态性和持续性。不过使用这一维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学者今后开展度测量求职行为的研究不多,因为这一维度与前两维度有重叠的相关研究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也对促进组织人力资源地方,

4、而且不同的求职行为在求职过程中持续的时间存在差别。管理与开发实践,引导组织更多地关注员工,改善组织绩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三、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需要通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二、求职行为的概念及度量为来应对不确定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求职看作一个自Steffy,Shaw和Noe(1989)将求职行为(jobsearch)定我调控的、动态过程,并开始用自我调控理论(self-regulation义为“对职业信息的数量和适用性进行探索的行为,基本上可theory)来考察求职过程的影

5、响因素和影响机制(VanHoye&以看作一种信息搜寻过程”。也有研究者认为求职不仅是一种Saks,2008;Wanberg,Zhu,Kanfer,&Zhang,2012)。搜寻信息的过程,例如,Soelberg(1967)则认为,求职是彼此社会网络理论关注不同行为者(例如个体、工作单元及组织)相关的一系列行为:确定理想职业、制定职业搜寻计划、搜寻并间的关系,个体社交网络中其他人的特征(如教育程度、职选择工作、确定并接受选择结果。这种将求职看作动态过程的业、社会地位等),反映了其可提供的资源/信息质量(Adler&定义得到很多研究者的支持(e.

6、g.,Saks&Ashforth,2000;Kwon,2002),社会网络理论强调弱连接在工作信息寻求中Wanberg,2012)。的重要性(Brown&Konrad,2001;Brown&Reingen,目前对求职行为的测量维度主要有三种:频率-强度,内1987;Granovetter,1995)。下文将主要从自我调控理论容-性质,短期-长期。(self-regulationtheory)和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频率-强度测量的是求职行为的频率和努力程度,这是目前theory)的角度来综述有关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7、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测量维度。一般对频率的测量是通过罗1.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列出求职者可能的求职行为(如,浏览报纸上的招聘信息、参加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成功达成某种目求职面试等),要求被试回答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完成这些行为的标的自信程度(Bandura,1997)。在求职研究中,求职自我效能次数或在这些行为中花费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次数或时间相加,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Wanberg,Zhu和VanHooft(2010)P.226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指出,从理论上讲,自我效能感低的求职者既有可能付出更多

8、望的、与能力相关的目标状态,它能够激励个体的行为的努力,也有可能减少自己的付出。例如,当求职效能感低时,(Hulleman,Schrager,Bodmann,&M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