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1899
大小:870.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巩义市2014年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总第574期管理观察2015年4月第11期ManagementObserver中旬出版巩义市2014年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张艳红(巩义市统计局,河南巩义451200)摘要:本文针对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城镇化”入手,介绍了巩义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深入浅出地分析全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促进全市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同时也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城镇化对策现实问题近几年,“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城2013年增加1.33万人,比2004年增加12.9万人,年均镇化是
2、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推进人口增加1.2万人(见图1)。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与全国、河南省、郑州市发展水平相比,2014年末协调发展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义市城镇化率(50.47%)比全国54.77%的平均水平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4.3个百分点,比河南省45.2%的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城镇化战略决策,加速点,比郑州市68.3%的平均水平低17.8个百分点。从历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
3、调整,推史发展轨迹来看(见图2),我市城镇化率与全国、河南省、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州市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十年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与全国年均提高幅度基本持平,1.巩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低于全省年均提高幅度(1.6)0.3个百分点,高于郑州市(1.0)0.3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巩义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81.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47%,在全省1
4、08个县市中位居第六,在十个直管县中位居第一。城镇化率比2013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2.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自身发展方面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发展。2014年,巩义非农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9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68.6%,而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作者简介:张艳红(1972-),女,籍贯:河南巩义,职称:统计师,研究方向:社会统计、统计信息化.·60·政府与公共管理比47.6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
5、18.1个百分与乡村结合区的连接程度不高,城镇中心区域与周边村点,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系数只有0.8,说明巩义之间有明显的非建设用地的间隔,周边村相关指标也明的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非农化不同步,城镇化发展滞后于显偏向乡村属性。产业非农化的进程。另一个是人口因素。城镇人口的统计主要是根据镇城镇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巩义市各乡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连接状况而定,因此,镇虽经多年建设,城镇功能有所提高,但与经济发展的城镇辖区总人口的多少对计算城镇化水平有一定影响。需求相差甚远。一是城镇功能分区不够合理。部分
6、城镇城镇周边区域向中心区域,农村向城镇,不发达地区向发没有相对集中的建成区,主要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城镇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必然能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房屋沿国道、省道等建设,生产与生活功能混杂;二是比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城镇排水、污水设施未成体系,污水处理不到位,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足。目前,3.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乡镇垃圾基本采取简易填埋处理,镇区内停车场地及交通信号标志、道路指示标志等十分短缺,消防、防震等第一,大力统筹城乡发展。目前,巩义市已进入统综合防灾配套设施缺乏,三是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居民
7、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城乡统筹建设、区域协调休闲娱乐、文化生活等设施配套不足,大多数乡镇无大发展的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范畴,型商贸或专业大市场等。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镇规模偏小,集聚功能较弱。全市存在城镇规模体系向农村延伸,改变镇区周围农村城乡属性,扩大城小、集聚功能弱的现象。从国内外城镇发展的经验来看,镇范围,加快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以城只有当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时,城镇的资源配置效益才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城镇化进程。能发挥出来。截至201
8、4年底,巩义市常住人口超过5万第二,切实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加强城镇的乡镇只有回郭镇、鲁庄镇和西村镇。由于城镇规模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良好的人遍偏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偏弱,特别是支居环境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构建柱产业作用不突出,城镇通过产品扩散、技术扩散等形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