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

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

ID:46299323

大小:327.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_第1页
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_第2页
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2期安徽地质Vo1.22No.22012年6月GeologyofAnhuiJune2012文章编号:1005—6157(2012)02—136—04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杨佩明,杨则东,焦团理(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摘要:介绍了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纪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通过对所采集的1362组地下水水温数据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地区地下水水温西高东低;蒙城、凤台一寿县一长丰一带和界首一亳州、砀山等地是寻找面源型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关键词:淮河流域;平原;地下水;水温;地热;安徽中国分类号

2、:P641.12文献标识码:A性土互层为主,具多层结构。0引言淮河以南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以差异升降运动为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来源于地下深部。安主。第四系分布较广泛,发育程度略逊于淮河以北地徽省西北部的阜阳、亳州等地蕴藏着面源型地热资区,成因类型以冲积为主,其次为冲洪积。第四系沉源,人们对此有所认识,并对地热能进行了初步的开积物厚度一般为5~30m,最厚可达lOOm,总体变化发利用,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趋势为自山前向平原厚度递增。第四系岩性在河谷地2006~2010年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淮河区以砂性土为主,其余地区均以粘性

3、土为主。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对苏鲁豫皖四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和水力特征,省淮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系统全将工作区内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碳面调查,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对地下水样品采集点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两大类。的水温、pH值、Eh值、电导率、溶解氧含量、矿化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度等指标进行了现场测试,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松散岩类孑L隙含水岩组在工作区内广泛分布,以资料,地下水水温对于地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现对埋深40m且分布稳定的粘性土为界,分为浅层孔隙水安徽淮河流域平原

4、区(面积约4.7xl04km)地下水水含水岩组和深层孔隙含水岩组。温调查资料作一简要介绍分析,以期对本地区地热能浅层孔隙含水岩组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的开发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提供区域基础资料。统亚粘土、亚砂土和粉细砂组成,仅山丘坡麓为中更新统粘性土。地下水一般为潜水,局部微承压,含水1工作区第四纪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层厚度一般5~20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4m,滨工作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除东北部见小片丘陵河地带4~6m。古河道内单井涌水量在lO00m/d,古外皆为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斜,坡降约为1:洪泛带和河间平地之间单井

5、涌水量500一lO00m/d,8000。区内主要河流皆由西北向东南汇人淮河干流。山麓之中单井涌水量小于30m/d。水化学类型为淮河以北地区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地壳以下降为HCO一Ca型,矿化度小于1g/l。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主,全新世则以上升为主。第四系广泛分布,发育齐给来源,其次为灌溉入渗和河流侧向补给,径流方向全,成因类型以冲积为主,山前地带则以坡洪积为大致为西北向东南,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其次为蒸主。第四系沉积物厚度一般为80~150m,总体变化发和向沟渠排泄。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第四系岩性以粘性土与砂深层孔隙含水岩组根据水文

6、地质结构和目前开采收稿日期:2012—01_15作者简介:杨佩明(1953一),男,安徽合肥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化探、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工作。第22卷第2期杨佩明,等:安徽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温分布特征137现状可划分为两个含水岩组。深层第一含水岩组伏于采样时间为2006~2010五个年份中的不同季浅层孔隙含水岩组之下,承压,主要由第四系中、下节,20m以浅地下水样品的水温随季节变化有轻微波更新统组成,埋深50~150m。砂层发育4—11层,累动,20至50m和50m以深地下水样品的水温常年基本积厚度10~40m。稳定水位埋

7、深0.2~3m,单井涌水保持恒定(与采样季节无关)。总体看来,采样的季量480~1440m/d。深层第二含水岩组由上第三系上节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新统地层组成,具承压性质。埋深大于150m。在蒙3地下水水温空间分布特征城一怀远明龙山以西38~169m,亳州一淝河集东南和砀山地区15~85m,至浍河尖灭。单孔涌水量三个不同深度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见图l、图144—1800m/d。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一Na2、图3。型,矿化度1左右。地下水的补给以浅层水越流和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排泄方式以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排泄为主。1.2碳酸盐岩

8、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主要集中分布于工作区的东北部,主要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地层组成。按埋藏条件划分为裸露型、隐伏型和埋藏型。裸露型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地下水主要赋存在60m以浅的裂隙岩溶中,大气降水是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