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75558
大小:7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2
《重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索内容摘要:农产晶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有效手段,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介绍了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索自重庆市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三农”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随着重庆市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希望能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体,然而受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限制,重庆市农村地区,尤英是两翼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是人均收入较低,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真实收入差距惊人,农民消费低迷
2、,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另外,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是以家庭生产和小户经营为主,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低迷。其中,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三农”问题中的重点之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近些年,引入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将各市场主体紧密地联系到一条产业价值链上,创造出比单一主体更大的协同效应和更大的价值(李欣,2012)。因此,采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社会意义,介绍了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
3、,根据重庆市农产品生产模式的不同,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进行探索,以期推动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重庆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社会意义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它不仅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长久以來,农产品市场存在交易成本问题:农产品生产者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消费者的成本、获取需求信息的成本;农产品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寻农产品的成本、与牛产者谈判的成木。交易成木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者(主要为广大农民)无法获得及时的、准确的需求信息,因而盲目种植,导致“农产品烂市”等销售难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经过不同层级经销商的转手之后,价格C经远远超过
4、农产品的价值,消费者由于无法掌握准确的供给信息,在农产品消费市场上缺乏议价资本,只能被迫接受市场价格,或者只能选择区域市场上已有的农产品,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釆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由于网络市场极为广阔,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方便地寻找到大量的需求者,能够冇效解决销路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农产品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市场,搜寻到数量众多的农产品卖家,能够掌握一定的议价权,同时在网络上能够购买到全国乃至全球的不同农产品,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图1和图2给出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
5、费者在采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前后的收益变化。在图1中,最上面的潜在需求线表示当市场上不存在交易成本时的潜在需求,上面的实际需求线表示当存在既定的消费者交易成本a时的市场实际需求。相应的,下面的潜在供给线表示不存在交易成本时的潜在供给,实际供给曲线表示存在既定的生产者交易成木b时的市场实际供给。两条实线围成的三角形称为社会剩余,社会剩余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的小三角形称为消费者剩余,下面的小三角形称为生产者剩余。图2中,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采用,降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而使实际供给曲线从S1向右下方移动到曲线S2,同样,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木使得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曲线从D1移动到曲线D
6、2,02和S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形成了新的社会剩余。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采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显著增加。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的空间上整合农产品市场,减少农产詁流通环节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以及提升农产甜价格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Wilson,2001)o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重庆市网民数量达106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7%,增长率为7.9%,位居全国第15位。
7、自实行农村信息化工程以来,重庆市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发展。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市8655个行政村实现了互联网宽带的接入,覆盖率达到100%,位居西部第一,商贸信息化覆盖涉农企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在加大网络覆盖率的同时,重庆市在涉农网站、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据库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截至目前,各部门、各运营企业共建立了1000多个农业信息服务站,并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农信通”、“农网广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