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58766
大小:391.34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从一个案例引发的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出示题目:65×4=260(米)改编:(略)260÷65=4(分)65X=260(米)二、电脑演示:65×4+55×4(65+65)×4改编:求相遇时间四、变化题目——缺条件,多条件。五、思考题及变化跑道长280米乌龟每分钟2米兔子每分钟12米几分相遇?几分钟追到?三、练习题:不同情景的数量关系类似,建构解题模型评课究竟谁说了算?评课言之有“理”评课目中无“人”来自评课人的评价1:新知识痕迹淡化,重点不够突出。数学课非得让学生有新授课的感觉吗
2、?来自上课教师的困惑与思考1:来自学生的感受1:旧知与新知串联一起复习与新授浑然一体在平滑的过渡中实现知识的纵向递进,自然流畅,教学无痕。新的不新,旧的不旧,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这正是对以前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在教法上的很好诠释。新课不新,但并没有因为“不新”,而丧失兴趣,反而因此学得轻松。来自评课人的评价2:练习题挖得太深,教学“超标”。本课教学内容单一,因此设计了同质异形的三组题,在深入比较中实现知识的横向拓展,达到融会贯通;变化的练习题试图让学生发现情景不同但思路可以相同,情景相似但思路也可以不同,克服定势思维,提升数学思考;思考题随课堂
3、生成的问题而引深,这样的超标不可以吗?来自上课教师的困惑与思考2:来自学生的感受2:没有因任务超标而不堪重负,反而因问题挑战性而感兴趣和充实。我们“吃”得了,就不算“超标”,我们的“胃口”才应是教学是否“超载”的衡量标准。任课教师试图突破常规教学设计的努力,却与常规的评课谁说了算?是“文本”?(教学评价条文)还是“人本”?(学生的学习反应和效果任课教师的感受和体验。)思考——与教师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1、究竟该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标准)2、评课的目的是什么?(评课价值的追求)3、评课者与任课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评课文化)1.坚持“以学生
4、的发展为本”。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4.体现开放性。5.坚持可行性。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评价项目评价要点符合程度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教学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学习条件(3)学习环境的创设(4)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学生活动(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课堂气氛(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教学效果(12)目标达成度(13)解决问题
5、的灵活性(14)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学特色(1)学习情景的创设(2)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3)数学思考的指导(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其它评价等级ABCD评语一、如何评价一节课?(看点在哪里?)既看学生,又看老师;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关注预设目标,又关注生成目标;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1、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投入了多少热情?学生是否有了兴奋与喜欢、渴望与需要?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活动建立了自信?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2、学生是否感受、体验经历了数学思考的学习过程?面对不同问题情境,能否从数学角度
6、去观察?面对不同问题的挑战,能否从数学角度去思考?面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能否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理性地认识数学规律?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3、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能否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否倾听、接纳他人的意见?学生能否主动反思、修正自己的意见?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4、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学生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借助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学生在与他人合作
7、交流的过程中创造潜能是否得以发展?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1、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创设了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环境?即关注学生的行为投入,更关注学生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关注个性,因材施教,积极评价。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关注教师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关注教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3、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探索、创造的学习环境?现实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看教师——
8、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4、教师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学机智)对预设外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