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

ID:46247804

大小:79.1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1-22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_第1页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_第2页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_第3页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_第4页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競爭導論(下)演講范文&t;/8^83cript8gt;第三部分中國政治競爭的歷史考察亞裡士多德指出r對政治或其他各問題,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發生的端緒,我們就可獲得最明朗的認識。"20世紀的中國政治史,是競爭性民主政治在中國興衰沉浮的歷史。重新掀開這過去的一頁,總結其成敗之原因,客觀評價其歷史作用,對於我們把握近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具體過程,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民初多黨競爭政治及其失敗勃發於清末民初的競爭性政黨政治,以其比較徹底地結束傳統政治結構,推進國內民主化的歷史指向和基本內涵,客觀地構成瞭我國近現代政治發展過程的敢始與發

2、端。同以後的政黨活動相比,它的特殊之處並不在於是第一次,而首先是在於頗有些結社自由,合法反對、公平競爭等色彩,其外在形式十分接近於西方式的競爭性政黨政治模式。如果說中國也曾有過形式上的競爭性政黨政治的話,那麼最為接近者即為這一時期的政黨活動瞭。(一)兩黨制理想與多黨競爭的浮現革命黨人孫中山、宋教仁等亦主張兩黨政治。宋教仁在起草國民黨宣言時即明確表示一國隻宜兩大政黨對峙,政黨政治最好的運作方式是兩黨競爭",而組織政府,則成志同道合之政黨內閣,以其所信之政見,舉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則使他黨執政,而處於監督之地,相摩相蕩,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機〃。孫中山也強調瞭朝野兩黨並存的

3、必要性r國民見在位黨之政策不利於國傢,必思有以改弦更張,因而贊成在野黨之政策者必居多數。在野黨得多數國民之信仰,即可起而代握政權,變而為在位黨。蓋一黨之精神才力,必有缺乏之時;而世界狀態,變遷無常,不能以一種政策永久不便,必須兩黨在位在野互相替代傢之政治方能日有進步/因此,革命黨人亦提出瞭建立兩大政黨對峙體系的主張。選舉法公佈後,各政黨即掀起瞭競選浪潮。宋教仁對國民黨人士說r我們要停止一切運動,來專註於選舉運動“。〃要在獲得過半數以上的議席,進而在朝,就可以組成一黨的責任內閣;退而在野,也可以嚴密地監督政府,使它有所憚而不敢妄為;應該為的,也使它有所憚而不敢不為〃。這期

4、間,國民黨的一切工作均圍繞競選來進行,規定發展黨員以有選舉權為標準,多得一個黨員就多得一張選票,甚至多獲一個議席,政治上更有力量。組織上,除本部設選舉科外,要求分部亦設機構,在復選區投票地開展競選活動。宋教仁為此南下各省佈置競選工作。共和黨向黨員發出《選舉須知》等材料,說選舉之成敗不僅是全黨的問題,而且是全國的命運問題,要求黨員"爭做議員",選舉時不棄權、不投別黨的票和不投空票。統一黨為競選而耗巨資突擊發展黨員,說〃無論用何項手段〃,都以不讓國民黨獲勝為原則;要河南都督為選舉"照撥"經費;或萬或千〃都不能少。民主黨雖成立較晩,也全力競爭,說競選中’若舉國歡迎,則出面組織

5、內閣,出而為各省省長"。雖然,在競選活動中真正通過競選演說等活動宣示本黨政綱,以博得選民支持,除宋教仁等外,寥若晨星,但終究進行瞭選舉。1913年2月,大選結果揭曉,國民黨可謂大獲全勝,其領導人興奮不已。孫中山在上海國民黨人舉行的茶話會上發表演說時說r本黨將來擔任政治事業,第一應研究者,即為政黨內閣問題。......本黨將來擔任政治事業,實行本黨之黨綱,其他之在野黨,則處於監督之地位";宋教仁更是躊躇滿志地展開種種活動;’以期造成議院政治",甚至秘密醞釀,選舉黎元洪取代袁世凱為總統。第一次國會競選主要政黨得票簡表總席位國民黨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得票%共和民主統一總數%

6、參議院27412344.855866925.2袁世凱把宋教仁的政黨內閣看成是對其權力的嚴重挑戰和極大威脅,他深有感觸地說r以暴動手段奪取政權尚易應付,以合法手段取代政權,置總統於無權無勇之地,卻厲害得多瞭"。根據國會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組閣已成定局,但袁世凱不甘做無權無勇的總統,決心破壞內閣制原則以阻止國民黨組閣,乃一面派人刺殺宋教仁,使國民黨喪失頭腦;一面加緊收買國民黨員,使國民黨分散分化;同時加緊推動政黨合並,使其能用以與國民黨抗衡。在正式當上大總統後,袁世凱於1913年底宣佈國民黨為"亂黨",並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又下令解散國會。民初競爭性政黨政治至

7、此徹底失敗。(二)民初競爭性政治的歷史進步性民初競爭性政黨政治的興起,絕非歷史的偶然,而是近代中國特定條件下政治發展變遷過程的某種產物,各政黨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深化瞭民國初年民主共和的政治發展趨向,阻滯瞭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進程,並最終加速瞭其失敗。民國初年,政黨勃然興起。據臺灣學者張玉潔初步統計,民初出現的政黨與政黨性組織共為312個。其中較大的黨有國民黨、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和進步黨等。它們圍繞著執政權這一核心展開瞭激烈的政治競爭,引發瞭中歷史上政黨政治活動的第一個高潮。除少數禦用黨和投機性政黨集團外,各政黨活動大致如下:首先,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