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

ID:46217193

大小:78.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_第1页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_第2页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_第3页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_第4页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案2认枳运动把握规律【自主学习区】知识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和一定,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2)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

2、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诡辩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屮的本质的、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o(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o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3、人类。教材探究点拨:1.(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岀来?(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互动探究区】一、知识探究探究点一正确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认为,

4、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1.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特别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说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问题。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固有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这些属性与物质也是不可分的,但只有运动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存在了,也就无法谈得上其他属性的问题了。因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探究点二

5、规律的客观性3.右边这幅漫画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我看到了車杲踣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K归纳总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考查的重点,要注意理解以下观点:(1)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是否起作用及作用的表现形式都与客观条件紧密相连。(2)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但绝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本身。(3)规律是变化的,不能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二・热点探究背景材料:神奇的地震直线—WK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在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现在民众提到地震仍然

6、余悸犹存。其实过去数百年来中国从北到南发生的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数量不少,有位中国民间地震科学爱好者灵机一动拿出地图作分析,竟发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结果。翻开中国地图,一条假想的红线从东北到西南一字画开,从上到下地震发生的地点居然都巧合的坐落在同一条斜线上,包含了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推到更早的1695年山西临汾大地震,以及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的重灾区北川、映秀,全都无一例外。不过地震专家指出,中国内地确实有地震带的分布,也是依据地壳变动所产生,地震直线表明了作者的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具有多少科学意

7、义。问题探究:1•议一议:地震直线只是作者有冃的地选择了一些地震震中,并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排列方式连成一条线罢了。由此来说,现象能不能等同于规律?2.论一论:专家之所以断定“地震直线表明了作者的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具有多少科学意义”。其哲学依据是什么?【自我检测区】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暝蝗,率皆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