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

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

ID:46213765

大小:55.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_第1页
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_第2页
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_第3页
资源描述:

《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38%的职场指南    近日麦可思发布了xx年就业蓝皮书《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就XX届大学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XX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就业率、薪资回升其中高职院校回升幅度大于本科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约为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    高职院校毕业生薪资上升15%    从薪资来看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108元较xx届(1882元)上升12%较XX届(2064元)略有上升XX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

2、院校毕业生半年后月薪分别为2756元、2241元、1890元较xx届分别上升8%、10%、15%均有明显的增长;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月薪增长最多、幅度最大而与XX届“211”院校(2949元)、非“211”本科院校(2282元)毕业生半年后月薪相比XX届仍然较低仅高职高专明显高于XX届(1735元)    工学专业就业率最高    XX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90.2%)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9.5%)绿牌专业为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高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半

3、年内编辑专业离职率最高    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曾发生过离职)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的主要类型是主动离职(88%)主动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XX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编辑(51%)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6%)    三年内教育培训等职业转换最频繁    麦可思也对XX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调查跟踪调查发现XX届

4、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高职高专院校为2.2个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为1.2年    XX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运输和零售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内转换职业最为频繁;从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计算机专职和医疗相关职业或者职位三年内最为稳定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销售和服务业、办公行政等相关职业或职位的三年转换职业最为频繁XX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选择最为热门的是工程

5、师类、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时则以选择公共关系和销售、营销、广告等相关职业人数最多    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投入上升10%    与xx届相比XX届大学毕业生月薪期待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xx届的薪资期待低谷上升了约500元也明显高于XX届的薪资期待这个急剧的薪资期待上升可能与毕业生对经济景气的过于乐观和社会的物价快速上涨有关与期望的提高相应的是XX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投入”也上升其求职花费较xx届上升约1/10其中“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

6、生分别为1230元、1138元、1061元;但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职份数略有下降求职难度未见增加    211院校毕业生求职主要通过大学招聘会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XX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211”院校毕业生主要通过大学招聘会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是通过亲朋好友与xx届毕业生相比大学招聘会的成功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其中“211”院校下降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23%;非“211”本科院校下降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25%;高职高专院校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

7、达40%而通过亲朋好友和专业求职网站等求职成功的比例较上届有所上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