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

ID:4621017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_第1页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_第2页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_第3页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_第4页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主、探究、合作式复习案例1•课题背景酸和碱是现行新教材第十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中明确指出: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目标水平为Bb②。但是本部分内容规律多、概念多,学生还没形成知识框架,且在解题中对一些与酸碱有关的综合性试题还不善处理,所以酸碱的复习非常重要。2.设计思路对于复习课的常规方法,教师只是枯燥的重复知识点,在现行的教育理念中,教学效果是很差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采用了观察实验一分层讨论一实验探究一归纳复习一拓展应用的启发式教学。3.设计步骤4•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由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的新闻报道引入

2、常见的酸。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化合物,在生活中很重要,今天我们重点来复习酸碱的性质【典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试管中加入2ni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駄试液,观察现象。然后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观察现象开始滴入酚駄溶液时溶液变,滴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激发思考,引导深入】讨论一:大家对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你认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并设计两种方案进行验证。【引导分析】教师:反应NaOH+HCl=NaCl+H20,生成物肯定含有NaCl,从反应物的用量考虑,还可能

3、有什么呢?学生:有ITC1。教师:如何证明呢?学生:就是要证明H+的存在。【设计方案】利用桌面上提供的试剂,实验探究。【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不能确定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教师: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盐酸过量也不会使无色酚駄试液变色。教师:大家利用的是酸的化学性质来设计实验的,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总结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归纳复习】酸的化学性质讨论二: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实验前忘记加酚駄试液直接滴加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又是什么呢?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分组讨论】学生:有三种可能;①NaCl②NaCl、HC1,③NaCl、NaOH。教师: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根据反

4、应物的用量,应该考虑到氢氧化钠和盐酸哪个过量。【实验探究】学生:取反应后的溶液于一试管中,滴几滴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红,则为NaCl.HC1;如果溶液变蓝,则为NaCl、NaOH;如果无明显现象,则为NaClo教师: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化学性质选择了紫色石蕊试液,是考虑到了NaOH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复习碱的化学性质。【归纳复习】碱的化学性质【拓展应用】教师:通过这两个讨论,同学们学会用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同时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刚才的分析过程,总结出一般的思路。【交流讨论,发言小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一般思路:(1)写出化学

5、方程式,(2)确定生成物的存在,(3)考虑反应物的用量。【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大家:(1)牢固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2)学会用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3)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确定剩余物质成分的思路。5.操作要领(1)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去。(2)要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高潮。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化学演示实验是最重要的能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3)捕捉“质疑”火花,让学生能自主、

6、探究、合作的复习所学知识。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见地的看法,因势利导与学生切磋探讨,在民主融洽的学术气氛中澄清问题的实质。6.效果评析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在这节复习课中,我采用讲授、练习、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活动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善于解决一些与酸碱有关的综合性试题,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