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ID:46209346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肿瘤临床运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众所周知,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西医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疗、化疗,但效果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抗癌药物的研究已逐渐转向天然动植物,传统的中医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本文从中医药在治疗肿瘤的临床运用与、治疗机制与展望三个方面作一综述,现述如下。1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临床运用的现况与运用目前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寻求中医约治疗。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160万,尽管争取早期治疗及手术切除是肿瘤治疗的理想追求,但是肿瘤生物学特性显示早期甚至屮期患者也并无明显症状,加之我国健康人群体检率有限,还

2、有误诊误治因素,70%〜80%患者就诊时已非早期癌,手术及放化疗机会有限,患者主动投靠中医,一些西医大夫也介绍患者去用中药,临床治愈水平约占20%,80%患者要进入中晚期阶段,这将是中医药主要治疗対象。在西医综合治疗中,有87%的人同时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所以中医药在现阶段治疗肿瘤,主要是治疗经西医治疗过的肿瘤患者,除了西医无法手术、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外,真正在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是很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领域在减少、在失去。而是给中医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此,收治大量的中晚期患者仍将是中医肿瘤科的繁重

3、任务。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临床运用主要休现在[1]:①注意治疗基本原则与具体肿瘤关系的把握,治疗肿瘤的总的思路,基本原则,対各种不同脏腑部位的肿瘤,还要结合各自的病机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上冇所侧重,灵活把握;如治疗肺癌中多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法,同时兼顾肺Z宣降功能,顾护肺Z阴津;肝癌多有湿热留连不去的一ifli,治疗肝癌时当注意清化湿热等;②注重遣药要点:不是多种治法的简单相加和多味药物的罗列堆砌,而是针对某些病理机制复杂的一些特殊疾病而采用的一种变法,其包含的具体治法和方药是根据该疾病病理变化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它仍然遵循中医

4、治疗思想的基木原则;③在具体运用时还应当注意使主次分明,组合有序,尽可能一药多用,并注意顾护脾胃;主次分明,组合有序,有主法,有次法,大方中有主夯,有辅药,而主次的确定,系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具体病情而决定;④精选药味,一药多用,由于方中每一治法下所涉及的药物均冇多种,因而在药物的遴选上,从传统屮医对药物性味功用认识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选择用药,尽可能一药多用;⑤最后需顾护脾胃,以畅化源,在运用复法大方时必须注意患者胃气的保护,一方面可于当用方中配以半夏,陈皮、焦六曲、谷麦芽、西砂仁等和胃之品。另一方面,在遣药组方上,也应注意患者的脾

5、胃运化情况,时刻存“顾护脾胃,畅通化源”之念于心屮。2中医药治疗肿瘤可能的机制山于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是山于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所以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主要原则,现代医学认为抗癌疗效的机理[2]主要有:①直接抑杀肿瘤细胞;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固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进纤维溶解,抗血栓,增强血流量消除微循环障碍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从而发挥抗转移和对放化疗的增效作用,并预防减少放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③增强免疫调理作用,提高抗体和补体的水平,使肿瘤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下,借以提高疗效;④镇痛、抗炎、抗感染、调

6、整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等作用。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可以减少肿瘤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癌症伴有血液粘度的升高,为肿瘤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血行播散。而活血化瘀药冇抗凝、抗纤、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对防止或减少癌栓的形成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方法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分析,辨别其病因病机,认清和掌握人体内动态平衡失调的状况,再进行“论治”,根据患者的内在动态平衡状态来进行组方用药的,屮医药能治疗肿瘤,关键仍然是在调整人体的动态平衡

7、,这就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真正的作用机理⑶。3不足与展望冃前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存在问题,缺乏严谨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循证规范;不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极少,统计方法相对落后,且盲法应用较少,缺少对临床不良反应和预后终点的评价,尚未建立起充分反映自身学科特点的科学的辨证与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进行专业设计,对中医肿瘤证候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现有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的辨证与疗效评价体系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是有益和可行的。有计划地把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相结合,达到既增加疗效,又减轻毒副作

8、用,并最终将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牛•活质量,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陈延滨,龚振林,李松•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