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赏析及主题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赏析及主题思想 《水调歌头》赏析及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3篇) 1.苏轼的这种自我庆幸和自我宽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思想深博而复杂,以儒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出处、进退之节中国士大夫对待人生、事业的挫
2、折,大体遵循两条道路:或放弃理想,与世浮沉;或坚持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 他既不放弃理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态度来对待天地无穷,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
3、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2.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3.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
4、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
5、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
6、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水调歌头》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