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60020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水调歌头--赏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明月几何有)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从题序来看,这首词是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作者此时正任密州知州,实际上,是处于为避开政治旋涡而外调的冷遇地位。 这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意象所在,并且处处关联人事,表现出与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词的上篇借月自喻清高,下篇用
2、圆月衬托别离。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迥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也就是“退”与“进”、“仕”与“隐”之间的徘徊困惑的心态。“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言外之意:还是在现实社会好自为之吧。这里寄寓着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也潜藏着作者对封建秩序的些微怀疑情绪。在词的上下衔转之处表达出自己顾影自怜之意。 下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淋漓挥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看似写月,实际上是写月下良久徘徊的无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上是懊恼明月照着
3、人,使人倍增“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抱着怀念亲人的心事,只是借明月表达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又笔锋一转,从“别时圆”生发而来。人的悲欢离合与月之圆缺有无,自古而然。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便不应该对圆月而感睽别,产生无谓的怅恨之情。词人的感情由无法抑制转入理智,化悲怨的心态成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意深情更深的慰问和祝愿,感人肺腑。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笔遒劲,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结构上,词的上阕纵横时空,纵写月亮;下阕叙述当晚月照情景。前者是对古老神话、流传下来的笔记故事的推陈
4、出新,后者则是对月亮的白描速写。看似演绎月亮盈亏的道理,实际上是在阐释人生。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恶凶险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他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在月亮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它既具有苏轼一般词共有的豪迈雄奇的特色,还有其独具的飘逸空灵,说它是词中精品,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