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7507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中职学校学评教制度存在问题及改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学评教制度存在问题及改革探析[摘要]学评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提高学校教与学的质量,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学评教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以及良好的执行过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评教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学评教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学评教职业学校制度影响1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贯穿在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中,而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因此,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简称'‘学评教”),旨在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
2、造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评教源于西方国家,已有90多年历史,迄今为止,学评教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并把它作为收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最常见的资源和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随着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及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的凸显,中职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学评教制度的运用,为了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提高学校教与学的质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客观面对中职学校在学评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保证学评教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以及良好的执行过程。2目前中职学校学评教存在的问题2.1学评教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
3、为中心的评价思想没有真正体现于学生评教内容的制定。从评价条目设定、项目内容到文字表述仍然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和课程观念,一味追求可操作性和可测性,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可理解指标的内在涵义,却要求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判断,给评价主体带来操作的困难。如在评教过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条目是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其中除了“能按时上课、下课”、"板书工整”、'‘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接打手机”这些衡量教学态度等的内容能让学生做出直接的判断,对于“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布置作业有选择性、科学性”
4、等这么笼统、宏观的提法,对于一个中职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便学生做出了选择,也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的,这就造成学生评价有效性低下,评价结果借鉴价值不高。另外,中职学校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多样性的特点,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相同的,再加之课程与课程之间很难比较,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所不同,教学中各有侧重,随着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不断创新,再让教师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反而会阻碍教学改革,所以对不同课程的任课老师采用同一指标体系,也是不合理的。2.2评价主体(学生)的局限性问题在实际的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受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
5、。众多学评教论著中显示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甚至学生个体不同的气质、评教当时的情绪、认真程度、各种复杂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评教结果。在对本单位多年的教学评价结果总结后发现,学风较差和学风较好的班级对于同一教师,同一门课的评价差距是非常大的。另外,同一学生群体对于同一老师,在不同年级阶段的评价结果也是非常大的。可见,中职学生受自身因素的影响,所具备的观察、分析、判断、评价能力与评教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差距,他们所能进行的评价,大多只是主观上所能感觉到的情况,受知识、情感因素及其认识水平的限制。另外,学校教学条件、课程性质、教材质量、学习态度、责任意识
6、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他们甚至将自己对学校的某方面的印象渗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直接影响着评教结果的客观性。2.3评教结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是学评教的不完善造成的师生对评教结果的怀疑,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对评教结果的需要,使得学评教制度处于尴尬的局面。学校在收回问卷后,只有相关工作人员使用电脑进行统计,根本就没有专业人员分析这个环节,最后简单地把评教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公布。学校并没有利用评教的结果去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评教的作用何以发挥?也就是说我国学校进行的学评教,则更重视评价的总结性功能,更多的是为教学管理
7、者提供管理上的方便。2.4制度不健全,评价主体单一我国学评教制度不够健全,突出问题是学评教的主体只有在校生,并且只是当前教师所教的学生。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质量的高低要通过学生毕业后数十年的社会表现才能真正得以显现,比如,有的学生毕业工作多年后才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质量的考核急于求成必适得其反。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有多种方式,包括随时的评价和反馈、期中的评估评价、期末问卷调查等,同时应采用比较科学的运用量表类工具进行的评价,还包括同行评价、校友评价等。另外,学评教的问题应有专门的机构根据教师的教学和上课特点,在广泛征求广大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