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要把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作为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本文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体会。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创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内涵了良好的
2、创新能力,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的人才。离开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空谈,一句不可以实施的口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要把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作为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体会。一、在教学过
3、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对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特别是要杜绝教师“中心主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一题多解,巧解,解法的最优化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抓好以下几点首先,鼓励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简约的、跃进式的思维,它在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近似合理的猜想、假想和即兴的回答,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直觉思维
4、的方式,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给学生做出示范,以引起模仿。其次,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培养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即发散与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推论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推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流畅性、独特性、交通性三个重要特征,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因此,进行创造力培养,必须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下面就以下的例子谈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例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
5、是(3,-2)•对称轴与y轴平行,且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方法一:由已知条件,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过(3,・2)、(4,0)、(5,0)三点,从而可设一般式y=ax2+bx+c,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再解之。方法二:由已知条件,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过(3,-2)、(1,0)、(5,0)三点,也可用两根式,设抛物线为y=a(x-x1)(x-x2),其中x1=1,x2=5代入得y=a(x-1)(x-5),再把点(3,-2)代入求出a的值。方法三:顶点坐标已知,可设y=a(x-h)2+k,其中
6、h=3,k=-2,即得y=a(x・3)2-2,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a,再由抛物线过点(1,0),求出a的值.本题看起来似乎较简单,但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方法,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几种表示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广阔•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帮助,但在没有明确学生解题思路时,不能强行打断,硬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的目的。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
7、习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心理基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在讲课前我先讲了一个古代传说: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讲到这儿,我问学生,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an18446744078709551615,这
8、个大数字,对同学们说,这就是西萨要的麦粒总和,相当于5270亿吨,等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麦粒。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教师接着说,这叫做“等比数列求和”,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