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5740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传变的过程。2010年10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精神。我认为,城镇化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廿前,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历史任务,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契机面临着机遇和挑
2、战。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木,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重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索质和科学文化索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等现彖H趋严重,城镇发展也岀现了上述问题。因此城镇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壁垒,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一、
3、农民工问题。与同企业的正式职工相比,农民工在工资、奖金、节假日、医疗和抚恤等社会保障方面总体上处于一种待遇十分低下和无保障的地位。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将农民工完全排除在外。同时,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难题。二、失地农民问题。目而,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在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道路、住房、厂区等的建设。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4000多刀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要全而推进城镇化进
4、程,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坚持以人为木,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1)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城市的农民工政策。当询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居民的迁徙口由,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为城乡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一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制度恢复英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使更多农民工成为“名正言顺''的城市人。⑵要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发展情况和生活安置能力等各种具体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
5、障制度。⑶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首要的内容,就是必须给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J让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样的合法权益,享有平等参与各种竞争的机会,如职业培训、子女受教育等权利。⑷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进城就业。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虽然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但重中之重是强化产业支撑,实现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以卜•几个方面: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城镇化提供物质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
6、以來,工业化国家步入信息社会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尽早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而采取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⑵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的看,犬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很难支撑农民在大中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以及现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而小城镇和农村具有天然的联系
7、,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载体,基础设施条件不高,对于农民进入的门槛,相对于大中城市要低得多。⑶加快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为条件的,而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长期阻碍,导致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索——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在城镇立足,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和消费群体的支撑,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紧密结合。在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