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5508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小学德育的历史、现状与趋势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德育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页3务和内容”,提出了“中小学徳育工作的基木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个通知,明确了我国屮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本要求,以造就共产主义接班人为更高要求。同年,国家教委制定下发了《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目标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中学德育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近十年来,不少地区和学校根据H标
2、分阶段、分层次的思想,制定了学段、学年乃至学期的具体德育目标,形成了目标系列和相应的徳育评估标准。(三)实施德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德育内容课程化,是学校实施德育内容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学校德育工作冃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德育内容逐步实现全面、系统、具体。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冇不同的特点,它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和现实性,有效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社会的、区域的乃至学校的具体背景相联系。这很容易造成学校德育宽泛、无序。各个学校通常都能够从实际出发,联系具体实际,进行大量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大都对提高学生德育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发展而言,其全面性、系统性、必要性从量和
3、质上缺乏教育的规定性,必然造成德育的盲目性。克服盲冃性、明晰规定性的基本途径,就是德育课程化,使德育的H标内容、计划和方法成为广大教师自觉操作的规范。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以课程方式明确规定了徳育的训练项目、时间和程序,这种课程与学科课程从规定上和实施上的不同特点在于,有共同的明确目标和相对统一的教育要求,但在内容和方法上有相对的选择性。目前,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课程化也正是这种趋向。(四)德育方法的发展趋势从重视理论灌输、说理教育发展到强调养成和实践。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德育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他律轻口律,重外显轻内化,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忽视引导、熏
4、陶、塑造的倾向,造成了日标结构的片面性和不合理,导致了德育功能的不完整。前几年,学校德育过分突出政治功能,甚至以政治功能代替德育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审美功能,排斥徳育促进和完善人自身发展的功能,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德育阵地大大缩小,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德育实践告诉人们,道德索质教育只有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对道德的认识能力水平,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和思想道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增强德育实际效果。近年来,人们在科学育人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徳育规律,对德育方法进行了人量的改革探索,成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注重了学生H常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养成,在养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作
5、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注重了使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参加劳动,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实践、强调养成已成为德育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向。(/L)德育途径的发展趋势首先,儿乎所有学校都把教学工作作为实施徳育的主渠道,注重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广大教学T作者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接或间接地、有形或无形地涉及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索质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生每天有6-8小时直接与教学相联系,如果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从学科教师、班主任的比例看
6、,占教职员工3/4以上,如果教师的学科教学放弃德育,那么加强德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近年來,广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视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功能的理论、途径和方式。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建立社会性的德育基地,是完成学校德育任务的重耍途径。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既是徳育的重耍内容,乂是徳育的重要途径。1990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要求,“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要求,重视活动实效,真正使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接触工农,认识社会,了解乡情国情,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7、,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表现,应作为操行评定的一项巫要依据。”与抓好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是建立社会性的教育基地,目前,学校与企业、街道、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和名胜古迹等建立牢固的联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活动,已经成为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