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基本常识范文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

ID:46205378

大小:75.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_第1页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_第2页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_第3页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楹联基本常识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楹联基本常识范文    楹联的术语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原指悬挂在楹柱上的楹联后来发展为对所有的对联的一种雅致的称呼楹联的构成及其常用术语有:    上联:指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也有极少用平声字者)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上句等    出句:也叫出对指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多用于应对一般指上联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有的则为“下联”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声尾应是下联)    下联:楹联的后

2、半部分一副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也有极少用仄声字者)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下句等    对对:一是指后对的半副楹联为应对中常用语多为下联个别时为上联二是指对成句子之意前一“对”字为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词语    全联:即完整的一幅对联也称为上下联    半联:即半副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产生半联的原因一是历史久远其中的半副联实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见原文记载;二是有影响的绝对尚未征得好的对句    单联:一是指半联(即上联

3、或下联);二是与套联相对称一副联为单联常江《中国楹联谭概》:“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合为一联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可称之‘单联’”    套联:由两副以上楹联构成的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同时用于同地的一组楹联常江《中国楹联谭概》:“在某些情况下作者难以用一副楹联把意思说完不得不同时创作两副或两副以上的单联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套联’”如清人王续曾为北京“天源酱园”四字“作注”:“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这实为一组套联即“天高”句、“源远”句为一联;“酱佐”句、“园临”句为另一联    支:一源分流曰支楹联分

4、为两支上联称上支下联称下支    比:本指并列部分在楹联中可表示为“支”即上联或下联    副:即一对、一套之意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楹联”    言:指每一句的字数一个字为一言楹联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扁:通“匾”同“额”常连用称匾额    颜:即题匾额处门楣    额:指悬于门屏之上的牌匾    幛:用于喜庆、哀挽等场合的交际礼品有喜幛、寿幛(祭幛、祭轴)等以整幅

5、的丝绵织品为之上题缀文字一般不要求与联相配    横披:指长条形的横幅书画其轴在左右两端相当于横额常与春联配合使用多为纸制亦称横幅、横疋、横头    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等    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等    句脚:又称“联脚”多分句组成的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成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二)、楹联的常见形式    1、就对仗的手法来看楹联的对仗大体上有以下

6、几种:    工对:也称严式对即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要求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中“蓝”对“沧”均为颜色词“田”对“海”均为地理名词“日”对“月”均为天文名词“暖”对“明”均为形容词“玉”对“珠”均为珠宝名称“生”对“有”均为动词“烟”对“泪”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    宽对:相对于工对而言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即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就可以了但宽对夜不是无线地宽至少要上下联句子相同字数相同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

7、对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韵感强    单句对: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

8、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