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98455
大小:71.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XX年校长安全教育日主题国旗下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年校长安全教育日主题国旗下讲话 安全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类学校师生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提高但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情况不容乐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全教育日主题国旗下讲话欢迎大家参考 老师们、同学们: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000多人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说明校园并不是一块安全净土校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现实生活中很
2、多方面涉及安全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个人家居安全等等 今天主要给同学们讲讲校内安全和交通安全 (一)校内安全 1.在校内不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注意礼让靠右慢行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向下直滑或追逐奔跑 2.严禁爬高或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大扫除时二层以上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探出身去擦外窗玻璃在打扫卫生时禁止打闹以防滑倒跌伤 3.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的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
3、手去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开关 4.从小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不到无证摊贩购买不洁零食和其他来路不明的食物 5.体育课要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身体身体有某些方面疾病的同学一定提前报告给老师防止在体育课或做其他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 (二)注意交通安全 (1)行人走路须走人行道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 (2)横过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线或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3)遇有信号灯的路段须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 (4)在没有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道的路段横过公路应观察无来往车
4、辆时做到快速通过 (5)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公路 (6)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 (7)不要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 (8)乘车人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9)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 同学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你们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希望广大同学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学校注意自己方方面面的安全 当你背着书包上学时看到过指示行人过马路的斑马线?当你走到路口看到过为安全站岗的红绿灯?当你乘坐火车、汽车时听到过“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把头
5、、手伸出窗外”的热情关照?在我记事时就听爸爸妈妈说“干什么事都要注意安全”;走进校门老师也教我们要注意安全;识字以后在工地、路口等危险的地方都看到过“请注意安全”、“安全第一”的牌子安全真的那么重要?是的它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全国第十九个校园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
6、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火险、溺水、体育运动损伤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所以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
7、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同学们在校园的实际活动特点,希望大家具体能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交通安全 严守交通规则按时回家不在外逗留上学、放学路上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没有信号灯过马路时要先观察两边车辆情况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家庭住址比较偏僻的学生可以与同学结伴回家或要求家长接送;不准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开展各类游戏活动要远离公路和铁路;12周岁以下小学生不准在公路上骑自行车 2、要注意饮食安全 同学们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包装
8、是否完好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不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等造成食物中毒同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3、要注意在教室里的安全 要安全用电要求大家不要用手触摸电线、灯管和插座发现电器损坏后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许将手搭在他人肩上或背上不许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准在楼梯、楼道上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