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脑梗死患者TCD检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梗死患者TCD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TCD检查探讨[摘要]目的: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初步探讨脑梗死患者TCD检查的意义。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对比CT、TCD检查的阳性率以及与临床症状定位的符合率,并结合头颅CT报告,观察TCD检测的脑梗死患者颅底动脉异常情况。结果:TCD对血流动力学改变敏感性高,利于观察血管梗死的程度及其所处的功能状态,CT则更利于早期显示梗死部位和范围。结论:脑梗死患者CT、TCD两项检查应互补,根据病情选用适当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关键词]脑梗死;TCD;CT;探讨[中图分类号1R44
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17-01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8月〜2008年1月,收治经CT证实脑梗死患者结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浅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2例脑梗死患者全部经CT确诊,男64例,女38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0.4岁。有高血压病者53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者82例,冠心病者31例,糖尿病者15例。全部病例分为两组。A组43例,为基底节区及(或)侧脑室体旁脑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B组59例,为其他部位脑梗死,其中额叶梗死15例,小脑梗死2
3、0例,脑干梗死12例,枕叶、颖叶梗死各6例。1.2方法:本组102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且分别在发病后5〜10d内进行TCD检查,采用2MHz脉冲探头,分别探测“颍窗”: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和“枕窗”: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o脑血流正常值标准参阅国内报道[2],高于或低于正常值为异常。1.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x❷2检验和秩和检验。2结果2.1A、B两组阳性率以及与临床症状定位的符合
4、率比较,见表lo2.2TCD检查的A组、B组脑梗死患者颅底动脉异常情况,见表2o3讨论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山全部脑血管疾病的一半以上,现有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对已形成的缺血坏死病灶来说效果不理想,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病残率、死亡率、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木组表1中A组的CT阳性率100%,远高于TCD阳性率48.8%,冃临床症状定位的符合率,CT阳性率90.7%也明显高于TCD阳性率67.4%。A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CD对基底节区梗死范围较小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帮助不大,这可
5、能由于梗死部位较深、范围较小,梗死较小的血管,其血流量亦小,对脑血管主干的血流影响较小的缘故。表1中B组CT、TCD阳性率分别是100%、91.5%;临床症状定位的符合率分别是93.2%.81.4%。B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额、枕叶、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对脑血管主干的血流影响较大,易出现阳性结果。此外,本组表2中102例脑梗死患者TCD检测的脑血流异常情况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血流速度增快次Z,按颅底动脉血流异常例数的多少排序:MCA>ACA>PCA>VA>BAo结合CT报告证实,TCD检测的脑血流异常与脑梗死部位
6、深浅、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梗死部位越表浅,面积越大,TCD检测异常率越高,对于CT显示病灶〈20伽大脑深支闭塞和脑深部及皮层分支闭塞检测较难。本组病例梗死的同侧脑血流明显低于对侧(或低于正常),以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差异显著,另外,梗死部位的近端和狭窄部位的远端血流速度减慢,而完全梗死部位及其以下血管检测不到血流,部分脑血流增快考虑是缺血脑血管局部痉挛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局限性狭窄,亦或病变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等。综上所述,头颅CT检查是脑梗死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对于临床的鉴别及定位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但CT只能显示梗死部位和范围,而不
7、能区别梗死血管梗死的程度及其所处的功能状态。TCD却能较好的弥补这一不足,TCD对血流动力学改变敏感性高[3],它可以直接检测willis环主干血管管腔内径逐渐缩小显示的血流速度逐渐增快,出现血流速度、频谱及声频的异常,能准确地反映脑动脉狭窄、痉挛、梗死等病理生理状态[4],但冃前的TCD技术尚不能对颅内的深穿支血管的血流进行直接检查[5]。故TCD对于动态观察受累主干血管病变程度、侧支循环的建立,特别是治疗效果评价与推测预后有指导意义。因此,笔者认为脑梗死患者CT、TCD两项检查应互补,根据病情选用适当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