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88578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肾脏疾病生化、免疫检查40例临床诊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脏疾病生化、免疫检查40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进展。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患者4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不同病理类型发现时栓堵时均为肾病综合征状态,FSGS组尿蛋白定量较其他两组略高,MCD血红蛋白计数较其他两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FSGS组血清肌肝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与MN组比较,FSCG和MCD组AT-III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随着医疗科技的深入,基因检测的应用,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会有更广阔的科研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肾脏疾病;生
2、化;免疫检查进展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肾活检、肾脏疾病研究、治疗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生化、免疫等检测方法和项目也在不断完善,已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遗传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等肾脏疾病检出和治疗时的重要辅助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患者4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测进展状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论文代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7〜63岁,平均(33.4±16.3)岁,均肾活检病理诊断及影像
3、学诊断确诊。其中微小病变(MCD)12例,膜性肾病(MN)1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0例。病程0.4〜19个月。肾病综合征初次起病11例,复发10例,无效19例。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验室检查:血栓确诊时血清白蛋白(Alb)、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抗凝血酶III(AT-III).血清肌酉干(SCr)o检测AT-III的方法:不涉及其活性,对血清中的抗胰凝血酶III采用速率散射法进行定量分仪,对AT-III的浓度进行测定,阳性为检测数值超过正常对照组均值的2倍
4、。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论文代写患者血栓各种不同病理类型发现时栓堵时均为肾病综合征状态,FSGS组尿蛋白定量较其他两组略高,MCD血红蛋白计数较其他两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FSGS组血清肌酉干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与MN组比较,FSCG和MCD组AT-III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详见表lo表1NS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时实验室检查特点()项目例数血红蛋白(g/L)尿蛋白(g/24h)血清肌酉于(u
5、mol/L)抗凝血酶III(mg/dl)MCD12167±2488.79±4.5184.91±23.5611.51±2.6毕业论文FSGS论文代写10158±34210.52±6.71135.35±167.1012.5±10.5MN18121±2137.81±3.8598.95±72.65论文代写26.7±7.83讨论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主要包括肾小球早期损伤检测和滤过功能评价,肾小球损伤在早期以在尿中可检查微理中分子量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屏障作用受损为主要表现,尿转铁蛋白(Tf)和尿微理白蛋白(mAlb)为目前研究最多的项目。另外,肾小球滤过率是对肾脏功能进行
6、反映的一个较重要的指标,但测定方法相对复杂,肝肝清除率(Ccr)、肌酉干(Set)、血清尿素(Urea)对反映GFR的灵敏度方面约为69%、58%、50%o当GFR呈正常的1/2〜2/3下降时,Scr、Urea会出现异常。肾小管-间质性肾病(TIN)也被临床日益重视,肾小管标记蛋白包括尿酶、低分子量蛋白和抗原性物质。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抗基底膜抗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冷球蛋白等。同时,基因诊断也日益被临床应用,对肾实质有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不同病理类型的血栓栓堵塞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实验室检查特点也有不同之处,AT
7、-III多在正常范围,尿蛋白定量在MN组发生血栓时相对较少,提示血容量不足、严重低蛋白血症为形成VTE高危因素外,MN血栓栓塞也有其特殊病理生理学基础,需进一步研究[2]。总之,随着医疗科技的深入,基因检测的应用,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会有更广阔的科研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参考文献[1]张炯,吴燕•肾病综合征并发肾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值杂志,2007,16(4):354.[2]VlaskouD,HofmannW,GuderWG,etal.HumanneutralbrushborderendopeptidaseEC3.4.24.1
8、1inu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