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

ID:46170867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1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_第1页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_第2页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_第3页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_第4页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摘要: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需要树立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的理念、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并将创新素质培养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关键词:创新素质;培养;高职外语专业学生作者简介:鲁吉(1956-),男,山东淄博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应用)。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8-03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1]。在这一进程中,

2、外语已被视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Z—而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鉴于此,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如何根据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能在各行各业涉外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外语类人才,这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一、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根据有关研究,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出现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对学生“硬实力、硬指标”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软实力、软索质”的教育和养成。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与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有关的显性智力因素;而“软实力”则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心理、人际交往与沟

3、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等隐性的非智力因素。人量事实表明: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标准越来越务实,学历和各种证书己不像几年前那样受重视。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比,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求职者是否具有开朗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敬业和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3]。可见,“软实力”作为一个人潜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能力和素质状况的反映,对大学牛的未來成长和职业成就尤为关键,高职教育同样不能忽视。尤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要求。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而言,其主体

4、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淡薄、被动学习问题较突出,基础普遍较无;缺少专业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较多地以“死记硬背”的机械性方法学习,不会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不会应用学习策略创造性地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4][5]。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育人过程,外语专业在重视训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寻求理想职业岗位创造必要条件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综合索质的提高,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存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与创新素质内涵“创新”曾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他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

5、生产函数,是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现存的生产过程,使生产技术体系发生变革;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是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⑹。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大致是指发明的应用。现在“创新”这一词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同的领域对“创新”有不同的内涵。(-)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专业屈性的角度分析,高职外语专业属人文社科类范畴。这一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创新有别于工科类专业的小发明、小创造等创新。其表现形态应该主要是非物化的

6、,如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等等。上述高职外语专业在创新成果方面的这种以非物化形态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其学生的创新也应该主要是非物化的: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主动探索、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学习新观念、新思想,尝试新方法培养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学习策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提高解决外语专业学习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其次,从作用和影响范围的角度考察,能使社会发生较人变化或产生重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人才毕竟不多。虽然我们不排除外语专业的个别学生,也可能会取得具有比较重要社会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但这并不是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普遍要求。所以,高职

7、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应主要从其个体或群体的活动角度以及纵向比较和发展的方面去评价。也就是说,这种创新主要不是以学生直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为参照的,而是更加关注对其个体或群体木身的情况:只要学生从事的创新活动相对于其口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创新”具有明显的教育属性,因此学生的这种“创新素质”是可以培养的。第三,从创新的内容方面分析,高职外语专业的“创新”并非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其创新应以学生的外语专业学习与实践为依托进行。正如文秋芳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他们的创新必然以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活动为依托,以自己的知识积

8、累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