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ID:46169582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1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2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3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4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2()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的高校建设掀起了前所耒有的高潮。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地渴求,高校扩大招生的规模也随Z高涨,在对现冇校园进行就地改造的同时,也纷纷另择校址建立分校,其至大规模的建设大学城。与建国后前两次大规模的高校建设高潮相比,这一次无论是规模上、强度上还是涉及大学的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其社会效应也相应地扩大。1.新校区建设类型1.1新学校的建设新学校的建设以各种民办高校为主。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使得各种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扩招实施前的1998年底

2、,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仅有22所,而到2008年,全国共冇民办普通高校超过1200所。1.2老校的新校区建设近儿年來,很多国内老高校的招生规模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使得原有的校园及各种设施不能满足学牛正常的牛活和学习需要,而老校园的规模乂没有发展的余地,于是在城市的郊区或异地建设分校成为许多学校的选择。1.3老校的整体搬迁还有一些学校,在原有校区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或是其他原因的影响下,学校的全部(或者主体)迁出,以适应新的发展。我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山王府井大街搬到东郊,吉林大学由市区搬到郊区也均属

3、此例。老校的整体搬迁冇利于土地的集中使用和高效率的发挥。1.4大学城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1.4.1大学城的建设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较,大学城具冇“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14]。1.4.2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大学科技园促进人学与城市、以及它与当地科技企业的密切联系,建立它对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将会使人学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住活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大学的有机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4、2选址特征及原因分析2.1多在郊区大学在城市远郊征得新的校园用地,另建新校区,已成为当询我国校园建设的一•股趋势,但同时也带来诸如新老校区联系不便,资源共寧难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侵占耕地,引起农民不满等一系列的问题。2.2向大规模的大学城、科技园区聚集目前新校区的选址逐渐向大规模的人学城、科技园区聚集。这样既能保证人最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培养,又能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协作,并大大提高了科研设备的利用率。2.3与城市发展方向相融合许多新校区的选址和建设都顺应城市发展,有助于减少建设成本,集

5、中财力发展教育,从而形成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深圳人学城地处城市发展的轴线上,与城市西向发展战略相吻合,从而为大学城成功担负起培养研究型人才创造了机缘。3.用地需求的增加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到2010年,全省普遍高校在校本科生将分别达到70万人,据此粗略估计需新增校园用地20,000多亩[18]。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的相对範缺成为大多数校园面临的难题。导致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耍有以下几个方面。3.1校园规模的扩大1999年以來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了学校原冇的

6、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远不敷用,师资超负荷运行,这使得许多高校纷纷选址建立分校成为必然,也使得用地需求急剧增加。3.2规划理念的更新综合近年来诸多髙等学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工程实践,新时代高等学校的校园规划呈现出如下的发展动向:1、多元化、个性化,强调自身优势与特色;2、社会化、城市化,开放意识增强;3、整体化、模块化,提高效率与效益;4、人性化,突出“以人为木”;5、生态化、园林化,强化生态系统的功能;6、强调“环境育人”,注重交往空间体系的构建与整体环境的质蜃;7、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采用

7、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8、动态化,捉侣规划设计具备充分的应变性和弹性,可以持续发展;9、引入“互动”观念,指人、场所、信息三者自身的互动和它们之间的互动以及院校内外之间的互动;10、规划设计中力求保持传统与文脉的延续、承传[20]。时代向现代大学提出新的耍求,给校园规划带来了复杂性与多元性,也使得校园用地而积不断增加。3.3高校科技园区的兴起高校科技园区具有集科研、开发、孵化、技术贸易和科研成果产业化r一体的功能,在土地利用上为体现高科技的含义,一般在用地上建筑密度、容积率比较低,以强调环境绿化及自

8、然牛•态条件等,这无形中乂必须加大校园的规模。3.4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所而临的各种课题的复杂性,往往耍求多专业、多单位的大量人才通过高效率、大范围的组织协调进行各种科研开发项H,这就促使了大学、科研机构、金业和人才的聚集,以高等教育机构为屮心,再集屮大量的研究单位,也使得校园需耍更多的用地而积。3.土地利用现状4.1校园容积率过低容枳率是衡量土地利川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92指标中,校园的容积率应约为0.5。我国原有大学校园中容积率平均值为0.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