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ID:46168449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_第1页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_第2页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_第3页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_第4页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以汕头大学公益课程为例(汕头大学蔡映辉陈践美)摘要: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血存在的知识化倾向等问题,本文以汕头大学基于服务学习理念开设的公益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等方面分析了公益课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出高校开设服务学习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服务学习;公益课程;社会责任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

2、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而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成人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服务学习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服务学习课程强调服务与课程学习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关注社区的需求,选择研究专题,进入社区中亲身体验实践,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屮,产生强烈的情感冲突,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出来。服务过程中与服务结束后,学生必须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领会课程的真谛,以进一步提升对专业学习的理解。服务学习课程最早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目标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产物。现今,服务学习课程理念在美、英、日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深

3、入人心,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学习课程以“在服务屮学习、在学习中服务”为理念,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契合。本文试图从服务学习课程的视角來探究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途径。一、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尚有相当的距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儿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高校普遍没有开设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主要是思修、马哲、毛邓三等思想政治课,这些课程主要强调政治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対学生最基本的公民道德素

4、养的培养。二是课程存在明显的知识化倾向,忽视学生道徳情感和道徳行为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理解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以及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不一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就像我们人人都知道不应该乱扔垃圾、不应该随地吐痰,可乱扔垃圾乱吐痰的现象仍然到处可见。对社会责任感的道德认知是责任感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有了认知,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三是当前我国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教学模式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课堂上,讲台变成了教师自编自导的舞台,教师卖力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

5、生们则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课程活动的评估形式主要是教师以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课程结朿后,学生也很少对此门课程进行反思。杜威认为,“教育的灵魂就是生活和经验,离开经验和生活就没有生长,也就无所谓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应该是在“做中学”习得,“经验学习应是学习效果最高的”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彳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5袁金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偏差和匡正[J].现代教育科学,2010(4).o四是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以

6、期通过在服务社会屮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只是将这些实践活动视为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补充,缺少整体的规划。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普遍缺少对实践个体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和过程监控,社会实践常常流于形式。而且社会实践团体多是学生白发形成的,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耍对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审视,从课程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如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坏节进行新的探索,使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服务学习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目标与手段

7、、内容与形式脱节的问题,其在实践上取得的成效也已被广泛认可。二、服务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服务学习的内涵服务学习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教育概念,由于服务学习事件的多样性,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在过去二十年里,至少有200种服务学习的定义,将服务学习作为经验、计划、教学法和哲学。”'其中,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美国1993年的服务行动(ServiceAction)将服务学习定义为:“服务学习指的是一种方法,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