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ID:46165597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1页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2页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3页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4页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关键词】真菌病;上颌窦炎;内窥镜检查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不断发展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经历从上颌窦根治术转变为鼻内镜下手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口]。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典的治疗方法是上颌窦根治术,由于下鼻道造口容易狭窄、闭锁,导致引流不畅、通气不佳以及局部创伤反应大,术后疗效不够理想。由于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愈率也有所提高,且局部反应轻。1995年1月~XXXX年5月,笔者共采取不同的术式治疗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

2、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6.5±仇9)岁(30-70岁),病程(30.48±18.6)月(6月~5年),均单侧发病,左侧18例,右侧24例,其中"例对侧为单纯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伴头痛,其中涕中带血或回吸血涕12例,从鼻腔或咽部排出豆渣样碎屑痂皮、团块物伴臭味笛例,鼻中隔偏曲13例,钩突肥大14例,中鼻甲息肉样变或中鼻道有息肉10例,下鼻甲肿大6例,面部压迫麻木感5例,曾有鼻息肉手术史2例,因其它原因长期应用抗生素2例,糖尿病3例,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全身症状。CT冠状位扫描均显示鼻窦有不

3、用程度的密度增高,上颌窦腔浓淡不均点状或片状钙化影,未见骨质吸收或破坏征1其中累及筛窦15例,所有病例均未累及额窦及蝶窦。术后病理提示,毛霉菌感染16例,曲霉菌26例,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甲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42.7±8.7)岁(32〜60岁),为鼻内镜下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上颌窦病灶清除术;乙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6.5±门.9)岁(30-70岁),为柯陆氏手术。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甲组术前0.5h肌注杜冷丁50mg加非那根25mg,用1%T卡因加肾上腺素行鼻腔

4、黏膜表面麻醉,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行钩突等处浸润麻醉。先切除钩突、筛泡,切除上颌窦口肥厚的黏膜组织,扩大自然开口约1.5cmxl.5cm,同时行下鼻道上颌窦开窗,窗口n1.0cmx0.8cm,在内窥镜下检查和去除窦腔内病变。有中鼻甲肥大者同时削薄中甲外侧部分,合并鼻腔息肉者一并清除;有下鼻甲肥大明显者,同时行下甲骨折外移;有鼻中隔明显偏曲者,同时或二期行中隔纠正术,合并筛窦炎症开放筛窦。清除窦腔内分泌物和干酪样团块以及病变黏膜组织,尽量保留正常黏膜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鼻腔内填入藻酸钙敷料或凡士林纱条。乙组术前用药同甲组,鼻腔

5、、蝶腭神经、眶下神经、唇齿沟等处局部麻醉,行常规柯陆氏手术,清除窦腔内病灶,下鼻道开窗,窦腔内填入凡士林纱条。全部病例均送病理检查提示真菌性改变,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术前根据病变范围应用抗生素1〜2d,术后应用抗生素3~5d,均未用抗真药。术后清理术腔痂皮,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6~8次。1.3结果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甲组22例均治愈,治愈率100%;乙组18例治愈,治愈率90%0术后3月行鼻内镜检查:中鼻道、窦口通畅,鼻腔黏膜光滑,无明显肿胀,无异常分泌物,鼻腔通气良好,鼻窦冲洗液清洁。6月复查CT,示上颌窦腔无感染灶存在。随访

6、1-2年。2讨论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作为腐生物长期存在鼻腔而不引起症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任何原因导致流出通道狭窄或闭塞时,可引起鼻窦炎。缺氧、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大量滋生,引起鼻腔鼻窦的真菌感染,故常继发于细菌干扰之后。本组患者中,存在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息肉样变或中鼻道息肉,下、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且部分患者是2种或2种以上病情同时存在。这是导致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极重要因素。真菌性鼻窦炎在症状及体征上与慢性鼻炎、鼻窦炎无明显差异。术前CT扫描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有重要价值。术后病理检查是最终诊断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依据。真菌性

7、上颌窦炎既往以柯陆氏手术为主要方法,现在多采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利用不用角度的内镜可以较清楚地观察了解窦腔内病变,便于手术中彻底清除病变,再辅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达到很好的手术效果。目前鼻内镜的应用使术者能在手术中仔细辨认鼻腔和鼻窦结构,为彻底清除病变、避免过多的并发症提供帮助。行鼻内镜治疗时,应尽量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另附加下鼻道开窗,这样有利于术中将鼻内镜和手术器械进入窦腔,从而保证完全清除窦腔内病变,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及引流通道。另外术后窦腔反复冲洗非常重要,一方面可清除窦腔血性分泌物,改善其炎症状态,冲出残留病

8、原微生物,并可检查窦口引流情况。【参考文献】[1]李厚恩,钱进,郭红光,等.鼻内镜在诊治鼻腔鼻窦真菌病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⑷:2笛212.[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