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摘要】目的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5.4和SPSS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2.74%,最常见于呼吸道标本(88.4%),神经外科和重症ICU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41.5%.24.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砲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5%、18.4%、28.2%,对哌拉西林、左氧
2、氟沙星、头抱他噪、阿米卡星、头抱毗眄的耐药率均高T80%,分别为:87.5%、85.5%、82.4%、81.8%、81.6%。此外,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558-03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25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主耍病原菌之一,作为条件
3、致病菌其感染多见于手术后病人、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者,这些群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菌血症、脑膜炎、中耳炎、泌尿系统及伤口感染,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广3]。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该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4〜6]。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008年1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医院就诊患者送检的痰、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标本,共分离164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此期间分离的菌株总数的12.74%(164/1284)。鲍曼不动杆
4、菌在各标本的分布见表E164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为:神经外科68株,占41.5%,重症ICU40株,占24.4%,呼吸内科18株,占11.0%,其他为普外科10株,烧伤外科8株,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各6株,门诊及其他8株。2.仪器与试剂ATB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基础培养基(干粉,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纸片: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抱他卩定、头泡曲松、左氧氟沙星、头砲毗月亏、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呼巴坦、头砲哌酮/舒巴坦,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3•实验方法按照《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5、(第三版)处理标本,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菌株鉴定采用ATB微生物分析仪,以ATCC27853标准菌株做室内质量控制,依据CLSI2008标准判读药敏结果。4.统计学处理以WHONET5.4软件统计耐药率,用SPSS14.0软件分析不同病区的耐药率差异。结果1•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耐药率比较高的药物是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孑包他碇、阿米卡星、头抱毗月亏,英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亚胺培南比较敏感。见表2。2•不同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比较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外科系统(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及烧伤外科)耐药率显著高于内科系
6、统(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及肿瘤内科等),P=0.036;重症ICU与外科系统(或神经外科)两者耐药率无显著差异,P=0.684(或P=0.688);重症ICU与内科系统两者的耐药率因方差不齐而无法比较(F=6.474,P=0.018)o1.亚胺培南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8.5%):呼吸内科7株(50%)、神经外科3株⑵.4%),重症ICU、心血管外科、普外科及门诊各1株(7.1%)。共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鲍曼不动杆菌,均分离自神经外科患者。
7、讨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己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该菌常呈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甚至泛耐药,且耐药菌在特定人群中常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3,6,7],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75%[3],研究者甚至将鲍曼不动杆菌称为革兰阴性的“MRSA”。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发酵型需氧革兰阴性球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能在不同温度和pH环境下生长;此菌也常寄生于人的皮肽、黏膜表面,免疫功能缺陷人群感染后可危及生命,是机会感染性细菌[7]。该菌可通过手或手套接触传播,在医院环境中,各种器具和陕务人员手部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均很
8、高,医务人员接触了感染患者或器具表面均可传播该菌。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ICU住院天数、心血管疾病等[1,6]。潜在的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