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62322
大小:8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1
《10级建筑专业组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黔东南州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学校黔东南州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2010级建筑施工技术性质职业中专学制二年教学模式2+1教学模式10级二0—年十二月建筑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学生修业合格后,可获得职业中专文凭。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的学生,使其能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O(二)就
2、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知识结构与要求1.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3.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1.掌握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给排水、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
3、。2.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对于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管理型人才应高于操作型人才。(二)能力结构与要求1.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3.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三)素质结构与要求1.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2.较强的专业知识、技术、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3.良好的文化素养、人文知识和环保意识;4.较好的身体素质。四、培养模式培育的重心
4、:以施工能力(包括技术和管理)培养为重点,同时兼顾预算、技术资料管理方面等工作能力的培养;适当进行设计能力(包括建筑和结构)的初步培养,以提高在施工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分段教学模式,即将三年教学时间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对砖瓦工、抹灰工、测量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木工等工种按学生要求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最后一年左右时间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主干课程:建筑基础(包括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材料
5、)、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地棊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等。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生产实习、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概预算软件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文化基础课1.德育(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徳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
6、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1)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2)经济与政治
7、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1)哲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
8、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