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59141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排龈技术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排龈技术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排龈技术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摘耍:目的:探讨排龈技术对3MZ250复合型树脂牙体缺损(本报告以锲状缺损为例)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上海今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hiningSun排龈线,对24例患者48颗锲状缺损牙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颗,观察组采用排龈技术用3MZ250复合型树脂对行缺牙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普通树脂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1年和2年之后的修复情况以及继发性鏑齿情况,分析两种不同材料对牙体缺损的修复质量。结果:排龈技术用3MZ250复合型树脂修复后的缺损牙的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树脂填充修复,随访2年后排龈
2、技术修复的患者牙体修复体保存率明显高丁对照组的(P<0.05)o结论:排龈技术能够提高3MZ250复合型树脂修复缺损牙体的质量,修复体的保存质量好。该技术能够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在牙科中进行推广。关键词:排龈技术修复牙体缺损锲状缺损复合树脂普通树脂锲状缺损的位置大多在牙体的唇颊面的牙颈部位,牙齿的牙龈壁靠近牙龈边,有的锲状缺损其至在牙龈下面。在牙体修复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牙龈沟多有渗液,填充的修复物质无法很好地和牙体结合,加上有的患者市丁牙龈发炎或者机械损伤导致的渗血,在牙龈修复手术之后的跟踪随访屮,多出现修复体脱落的病例。近年来排龈技术逐渐进入口腔学牙体缺损修复手术中。通过排龈技术加复
3、合树脂的填充,将这些不利修复的因素排除,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手术带来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文章选取24例患者68颗缺损牙的手术情况及跟踪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选择我院2007年6月一2009年1月前来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4例患者。该24例患者的牙体缺损符合舗齿缺损类型。24例患者共有48颗缺损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38-62岁之间,平均年龄52.6岁。所有进入临床观察的患者均无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患者排除牙齿机械创伤等非生理性牙缺损。采用的材料为上海今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hinningSun排龈线。1.2方法观察组采取排龈线做排龈操作。首
4、先对患者口腔进行消毒清洁,去除口腔杂物和细菌,再对牙龈进行干燥和排湿,测量患者牙龈沟宽度,并匹配宽度…致的排龈线,将其置入缺损牙和游离的牙龈之间,并充分挤压,排龈操作吋间约为8-10分钟。然后对暴露的锲状缺损的牙龈斜表面做充分的干燥,预备好固定位置的牙龈沟槽,做固化的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不进行排龈技术操作,只进行牙龈干燥预备和复合树脂充填。操作方法观察组一致。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对24例患者的随访作临床疗效评定,分为三等:一、修复好:牙齿修复体表面光滑,修复体形态与一般牙齿无异,探针探查不到修复体同牙齿之间的裂隙或只存在微小裂隙,修复体与缺损牙体Z间无任何变色情况发生;二、修复良
5、好,牙齿修复体表面比较粗糙,修复体形态与一般牙齿有较大差别,但未暴露牙本质和缺损牙基底,探针能够通过修复体同牙齿之间的裂隙探测到未完全和牙本质重合的修复体内部,修复体与缺损牙体Z间有变色情况发生,但是未向牙髓渗透;三,修复差:牙齿修复体粗糙甚至脱落,修复体形态与一般牙齿有很大差别,裂隙明显,暴露出牙木质和缺损牙基底,探针能够通过修复体同牙齿Z间的裂隙直接深入到牙本质部位,修复体与缺损牙体之间有变色发生,且直接向牙髓渗透。三个等级的疗效评定中,与修复体相关联的牙龈指数都没有发生改变。2结果2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排龈技术修复的患者牙体修复体保存率明显高于未排龈的对照组的,具体
6、数据见表1。观察组对复合树脂充填体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3讨论通过本报告显示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排龈对修复体高质量的充填情况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治疗和跟踪随访结果表明,通过排龈技术修复的缺损牙体能够保持稳定,且具有很好的色泽效果。相比较本报告中的对照组患者的牙体着色情况就比较突出,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排龈线在充填和挤压过程中将牙龈渗液吸收掉使牙龈具有更干燥的物理特性,有利于复合树脂充填物语牙体充分结合;二、通过排龈技术操作之前的退缩牙龈,暴露缺损牙,能够有效地保护
7、牙龈,且对排龈线的填充、复合树脂的充填都有帮助,充填完成后能够在凸起的表面从容地进行抛光、修整,对美化修复体也有利。参考文献:[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姜醒,赵月香等,排龈技术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