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57643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奔走惊魂水旅行——试论郑谷的水路行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奔走惊魂水旅行——论郑谷的水路行旅诗摘要:郑谷诗名盛于晚唐,被誉为晚唐巨擘,他生当乱世,经历坎坷,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水路行旅诗,通过从水路行旅方而对郑谷的行旅诗进行解读,可对郑谷的水路行旅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关键词:郑谷;水路行旅郑谷(848-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据傅义先生的《郑谷年谱》①考订,郑谷自咸通六年(865)开始向东南游历,宜至天祐元年(904)朱温代唐前夕归隐于宜春北岩别墅,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漂泊流寓中,郑谷多在巴、蜀、楚、吴地奔波,记录水路行旅成为其诗歌中的一个重耍特点。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对郑谷这
2、段吋间水路行旅题材的诗歌进行探讨,以期对郑谷这方面诗歌有一个较为深入了解。一.一生漂泊水路行据傅义先生在《郑谷诗集编年校注》考证;咸通六年(865),谷外出游学,由均州岀发,沿汉水而下,浮长江,过汨罗,至宜春度岁。七年先春,结伴南游,至湘潭,秋,向东游至庐山,随即到¥寻阳然后沿江东下,过当涂,经南京,并远游会稽,后折回杭州度岁。光启元年(885),郑谷携家眷南归,也是泛江出蜀。他从成都岀发,至简州,夏至涪州,秋至万州,前路阻绝,遂留滞峡屮近两年。在这两次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目的的行旅屮,诗人都选择了水路出行并非偶然。唐末战乱,皇帝逃难
3、到蜀屮。诗人为了避乱,随帝迁逃入蜀,但战乱频繁常使陆上交通阻绝,而水路行走则较为安定。另一方面,相对于陆路交通而言,南方的水上交通更为发达。被称为蛮夷Z地的南方山路崎岖、森林丛生、茯至间冇猛兽出没,陆路行旅既不安全,耗时乂长。相反,唐代的重要城市多依水而建,有的地方还设有驿馆,并岀现以载客为生的船家,沿江风光秀丽如画,船行方便快捷,出于各方而的考虑,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往往选择泛舟而行。长期的水路行旅使得“水”成为了郑谷诗屮一个不可或缺的意彖。江水、湖水、峡水……不断地岀现在诗人的行旅诗歌中,这些水,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物,已经成为诗人①傅义.
4、郑谷诗集编年校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53-285.情感承载物,是诗人漂泊江湖的象征。如“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篱”(《蜀江有吊》)中的蜀江就承载着诗人对丁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恨。满目南方景与风虽然水路行旅就意味着长期的奔波跋涉,但是漫长的奔走生涯也意味着和人自然零距离的接触。这种触及既能陶冶诗人的情操心灵,也能提升诗人的审美情趣,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诗人的创作欲望。郑谷一生漂泊近四十年,其诗中自然也不乏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郑谷的这类诗歌正是唐代南方各流域沿岸风光的诗意写照,他第一次入蜀,途经嘉陵时嘉陵江景是“
5、细雨烟凄凄,人稀江日西”(《嘉陵》)。当然长期的漂泊也使作者对于异乡的风土民情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郑谷三次入蜀,两次出峡,其诗中有众多地方记录着巴蜀的独特风情。《蜀中春口》写蜀中人在海棠风后,挑菜而食。郑谷诗中还写巴蜀乡民喜歌善舞的习性:“村落人歌紫芋间”(《蜀中诗三首》其一)喜品茶也是巴蜀人的风气,郑谷在《峡中赏茶》就详细的记录了巴人制茶、品茶的过程:“簇簇新英摘霜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髯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三、物著我色俱生悲郑谷长期漂泊奔避,羁旅异乡,时世之悲和
6、生世之愁尤其强烈。这些经历使诗人在写景咏物、记录风俗Z时,往往将口己强烈的悲情愁苦融入其中。因此,郑谷所描摹的沿岸风光,风土民情往往都具有一种悲剧特征。异地的风俗民情,本来给人以新奇独特Z感,但在诗人眼里,扣人心弦的竹枝歌只能勾起诗人的思乡泪;山清水秀、民风质朴的巴蜀之地,也成了“穷巴”、“瘴村”。翻阅郑谷的诗集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对于“雨后无端满穷巷,买花不得买愁來”的苔钱(《苔钱》),“直疑风起夜,飞去替行云”的檎花(《水林檎花》)之类的纤小细弱物象有着一种特别的喜好。这些物象或四处飘零,或无根可依,这与诗人的命运似乎有着某种契合,从而
7、成为诗人的吟咏对象。当然,郑谷的诗歌中还有众多早已被赋予悲剧意味的意象。例如郑谷丿力來为人们所称道的《鹏捣》诗就沿用“鹏捣”的这一传统的悲剧意彖,借鹏捣的啼叫写自己羁旅相思Z愁,极为传神,被人呼为“警绝”。①此外,在诗中比比皆是的“夕阳”、“秋风”、“残刀”,都是为历代诗人所共同传唱的悲剧意象。在构建悲剧意象群的过程中,最引人眠目的还要算诗人郑谷对于那些不具有悲剧意味的意彖的悲剧化解读。作为生于唐季的诗人,那些彖征繁华、生命初生的意象在他眼中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悲剧色彩。代表盛唐气象的富贵艳丽牡丹也只能“却得蓬蒿力,①萧涤非,程千帆等.唐诗
8、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遮藏见太平”(《牡丹》)。那象征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Fl图景,诗人也往往将其与“愁”字、“寒”字等联系在一起,“春愁肠已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