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50873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国外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①国外研究述评通过研究纺织品贸易,亚当•斯密创立了“绝对成本理论”,大一卫•李嘉图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二次战后,华西里•列昂惕夫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研究,提岀了著名的“里昂惕夫Z谜”(1953),为了揭“谜”推动并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形成了人力资木理论(I960)、技术差距理论(1961)、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产业内贸易理论(1975);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提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1993)……凡此种种、流派不一、观点有异,但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主张世界各国要利用本国纺织服装的优势,或绝对优势
2、、或比较优势、或人力、技术等要素禀赋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纺织服装品牌国际营销重在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2002)强调耍优化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打造营销的竞争优势;ChadarF.Davidson(2006)认为屮国纺织服装是吸收劳动就也最多的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PietraPivoli(2009)认为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制造工厂”,没有在国际上展示品牌营销的优势。纺织服装品牌国际营销重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2007)主张营销要注重创新,要品牌为王;杰克•特劳特(2001)主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要进行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詁牌国际化营
3、销;LeovanGrunsven(2010)、PietraPivoli(2012)等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要转变销售模式和发展方式;马丁•戈徳法布(2011)主张全球化品牌营销新思路就在丁捉升消费者的认同力。纺织服装品牌国际营销重在权益:拉•里斯和杰克•特劳特(1972)提出品牌建设的“定位理论”,强调通过定位做大品牌;Aaker(1991)提出品牌权益理论,认为品牌具有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Isaken(1996);DavidaAake(1998)主张要加强通过创新加强品牌资产的培植、利用、管理和保护;Davis(1999)、Keller(2001).Franklin(2003)>A
4、rvidsson(2005)>Turkel(2006)等强调自主品牌权益(资产、价值)驱动利润增长;Pan(1998)>LeovanGrunsven(2002)、CooperGerefi&OlgaMemedovic(2003)等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多处于OEM状态;品牌缺少竞争力;LotteThomasen(2007).Tokatali(2008)等指岀中国纺织服装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唯有发展自主品牌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出路所在。Isakcn(2008)通过研究意大利纺织服装企业贝纳通后认为,自主品牌就是优势,会产生更大的竞争力认为“卖品牌”就是竞争优势;Arvidsson(
5、2010).Turkel(2012)等强调加强品牌权益的保护和利用;LeovanGrunsven(2009)>CooperMemedovic(2011)等指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品牌国际营销才是硬道理,ChoYoungKab(2012)主张屮国纺织服装在国际上应加强品牌推广和产品直销。廿前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对纺织服装贸易研究的多,对屮国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研究相对较少;对利用屮国纺织服装比较优势研究的多,对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国际营销研究相对较少。②国内研究述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张宏性(2005)、王超(2008)等认为
6、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具冇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纺织原料优势;梁亚娜(2007)、刘欣(2008)认为屮国具有较完整纺织产业链;施振荣(1992)等认为我国纺织服装贸易要走出“微笑曲线”的底部,亟待转型升级,艾丰(2010)指出“微笑曲线对屮国来说是一个苦笑曲线,需要进行品牌革命”;张燕生、王海峰(2007)、王海欧(2008)、盛宝柱(2009)、杨琳(2010)等人认为随着国内的CPT、PPT高涨和人民币升值,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方胜男(2011)、林风霞(2012)认为我国具有较完整纺织产业链;施振荣(1992)认为我国纺织服装具有人力、技术的比较优势,但仍处于“
7、微笑曲线”的底部;艾丰(2010)指出“微笑曲线”对屮国来说是“苦笑曲线”,需要进行品牌革命;张燕生、王海峰(2010)、周源(2012)等认为因CPI、PPI高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索影响,纺织服装在国际上仍具有较人的比较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自主品牌缺失:曾朝晖(2005)、李光斗(2008)等认为我国纺织服装品牌缺失、缺乏“中国创造”;王子先(2007)、朱佩剑(2008)、邵芳(2009)、王品磊(2010)等认为OEM是发展屮国家不可或缺的阶段,但随着中国的综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