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

ID:46141399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_第1页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_第2页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_第3页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_第4页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摘要】本文论述了屮国历史上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改革家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崇实”和“尚变”,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有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关键词】王安石教育改革崇实尚变【中图分类号1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3089(2014)02-0052-0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盐埠岭人。他不仅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而且是集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震动北宋社会的重要历史人物。王安石从小就

2、爱好读书,二十二岁中进士后,作过十多年的判官、县令等地方官吏,对当时的腐朽政治和王朝危机有进一步的认识,他留心民生疾苦,努力实践他改革政治的理想,在局部地区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宋仁宗嘉佐五年(1060),王安石奉召入京,宋仁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翌日任宰相。他在农民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实行变法,对内限制人地主、大官僚兼并势力,对外反抗辽和西夏的侵扰。这次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的作用。新法的实施,抑制兼并,奖励耕战

3、,有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使北宋王朝一度出事兴盛的气象。从此,王安石以著名的改革家而载入中国史册。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创新的、改革的,他称得上是屮国历史上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虽未从事过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他从实行变法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他的先进教育思想,大大超过他同时代的许多人物。他把改革教育,兴办学校作为整个社会政治改革的一方面。他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和措施,充满了创新精神,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崇实”和“尚变”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崇实,是王安石

4、教育思想的一大突出特征。他主张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实用性和政治功利性。他要求培养经世致用、文武兼备、学有专长、V用一致、能推行新法、理财整军、富国强兵的有用人才。他常说没冇人才,不能变法革新,冇了法令,要靠人来执行,否则便是一纸空文,毫无作用。他看到了政治要改革,教育必须先行,培养人才是政治革新的关键。当时人才相当缺乏,里外才荒,上下无人,所以王安石猛烈地抨击当时教育的根木弊病在于只能造就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为贯彻其教育目的,王安石提出一系列改革教育内容的措施。他反对学校讲授专门分析儒家经典著作的章节句读,他认

5、为用古人的陈言IH说,过时文章,朿缚今人的手脚,禁锢活人的思想,极不合理。他述反对用儒家的经典内容來考试,他认为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学懂了也毫无用处,因为它既不能让你成为治理天下国家大事,做制定法令制度的决策人,也不能提高办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做推行政令的执行人,结果变成腐儒废物,做什么也不行。王安石注重实学的精神,更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那种死板的拘泥于儒学经典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走联系实际,博学广闻,不耻下问的治学道路。对儒家以外的书,包括被儒家视为异端的各种学说,以及政治、法律、道德这些从政的知识,还包括口然科学、民间文学,以及生产实

6、践知识这些历來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轻视的“旁门”“杂学”也必须无所不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人,他这种开放眼光,恢宏气度和务实精神,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卓然不群的。尚变,是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出特征。为了使教育合于当世Z需,王安石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了改革的措施。一是改造科举考试制度。北宋中叶以前,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上仍沿袭隋唐之旧,因而弊病越来越多,内容空疏无用,只重文辞、诗赋,不看实际才能。考试方法死记硬背,往往使那些无才无学之辈捞取高官显位。那些具有真才实学之士却因终日受困于无用的文藻、诗赋之中,十有八九是不得尽其才的,王安右早就

7、看到这种只重文辞、诗赋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他认为这是不能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他建议废罢经试科而增进士额。进士考试,废除诗赋、帖经及墨义。经义考试须有文采方能及格。同时又设新科明法,以当时学者耻于学习的律令刑法大义为考试项目,这实际上是考核实际能力的现场公开考试方法。二是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扩充太学规模,改革太学教育,增加生员名额并实行“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按照学生的程度,进行分舍分级教育,学生升舍,必须经过严格的月考、岁考,成绩优良的才能以次升舍。优等直接受官,中等也可直接推荐。层层筛选,逐级提升,以此广泛地吸收多层次、多规格的人

8、才。到元半二年(1079),又增置太学生员,总共超过三千人,如此宏大规模的高等学校,不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高峰突起,就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门第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