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40841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情境图是情境教学的载体,也是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情境图融入课堂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生命。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图;策略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情境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冋答,使我又产
2、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耍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
3、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二、情境图是课堂情景创设的基石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4、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I口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I口知识,乂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二”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三、情境图为轻松愉快的学习创建了
5、有效的学习氛围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釆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了们却兴趣盎然。因此在上课前,根据情境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的特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认识符号〉、〈、二”吋,我先在屏幕上出示情境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这时伴放运动员入场的旋律,我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纷纷报名参加。你
6、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有的已经控制不住口己,纷纷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站起來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分别是多少,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在旁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二”的读法和含义。四、将教材中的情境图要做到活教活用(一)将“情境图”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工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
7、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情境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二)将“情境图”动态化,将静态的情景活现出来。“动化”,就是化静为动,将情境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情境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三)借住情景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Z间的
8、矛盾,必须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总Z,情境图的样本是教材的编写者提供的,他们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素材,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于教材中,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新课程理念。但教材毕竟只是教课的依据,真正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有着先于学生理解、挖掘“情境图”的机会和研究学生的权利。这就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