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4055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沈从文作家论的批评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沈从文作家论的批评风桎摘要:素以湘西小说而闻名的沈从文,同时也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批评家,并以其数量不多的作家论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占据了一席Z地。他的作家论批评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人文观念,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的印象派批评风格,情感和直觉式的批评相互交融,运用自如。关键词:沈从文;作家论;批评风格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17-01一、直观、感悟的批评方式沈从文在其作家论批评屮巧妙地将感性分析与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审美地把握作品风格和作家创作个性的契合。古典文学的熏陶以及个人的成长阅历,
2、造就了沈从文重视直观感悟而轻逻辑分析的批评思维方式。沈从文以其小说家的身份对别的作家进行评论,很少运用一些专业的术语,而只是直接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在《论落华生》中他说:“这里说及作品风格,是近于抽象而缺少具体引证的。是印象的复述。”可以说是对他这种批评方式的最直观的概括。沈从文在评论其他作家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是对自身文学理念的一种实践。沈从文在他的作家论中当然地运用了理智的分析,但更多的是用直觉感悟的方法去发掘作家作品中的审美特性,体现出浓厚的感性色彩。他从审美的高度出发,对作家作品的风格进行直观的体验,感性的成分大于理性的成分。他评朱
3、湘的诗,说其“保留的是中国旧词韵律节奏的魂灵。破坏了词的固定组织,却并不完全放弃那组织的美”;评许地山,认为其作品中蕴含一种“东方的,静的,微带厌世倾向的,柔软忧郁的调子”。沈从文置身于作品情境中,准确把握住作品的艺术精髓,他嗅出了冯文炳作品中“略带牛粪气味与略带稻草气味的乡村空气”,听见了许地山用“我们最相熟的乐器,奏出了异国的调子”,看见周作人“在路旁小小池沼负手闲行,对萤火出神,为小孩哭闹感到生命悦乐与纠纷”。往往用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批评对象的整体风格,毫无造作雕饰的痕迹。他在作家和读者Z间口如地穿行,与作家和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体现出其高超的概括分析能力
4、,显示出一种另类批评的风采。沈从文重直觉感悟轻逻辑分析的批评方式与同时代其他批评家的作家论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这种批评把作家、读者和批评家之间的距离缩小了,批评家把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中,实现了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审美再创造;二是这种批评方式是一种对艺术美的尊重与追求,意在发掘作家作品的灵魂所在,与作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二、古朴、诗化的语言风格文字是表达文学情感的媒介,更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之所在。纵观沈从文的作家论,可以看到他的批评文字既有着我国传统批评文学淡雅、质朴的含蓄美,又有着宁斟句酌的简洁美,与其小说的写作手法是一脉相承的。与其说他的作家论是
5、一种批评文学,不如说更像是一篇篇诗化的散文。沈从文评论其他作家,并不要求对所批评对象做到面面俱到,而往往只是抓住对象的某一个方面,如文字手法、作品风格、思想倾向等内容展开论述。直观感悟的批评风格使其批评语言也带冇散文诗化的特点,平淡中见新奇,古朴中见清新。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深受传统文学和民间语言的熏染,使得他的作家论文言和白话相间,通篇紧凑,新颖生动。例如他评许地山,说其“似乎为台湾人,长于福建,后受基督教之高等教育,肄业北京之燕京大学。再后过牛津,学宗教考古学,识梵文及其他文字”,“为”、“于”、“之”等字颇有古文的意蕴,读起来古趣盎然,却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6、沈从文的作家论篇幅一般都不长,但胜在短小精悍,字字珠巩,透出一种字斟句酌的简洁美,被苏雪林称为“新文学界的魔术家”。这首先表现在对单音节虚词的运用。他通常用“且”来代替“并且”、“而且”,如“于先生也同样是在北方为人所熟习的诗人,且同样使诗表现到的,是青年人苦闷与纠纷”;用“若”代替“如果”、“假如”,如“若我们想从一种时代作品中,测验一个时代文学的兴味高点,《夜哭》是一本最相宜的书”。其次是对“的”字的省略。在现代汉语中,“的”表偏正关系,而有时对“的”的省略,能够使词组和句型更紧凑,沈从文在作家论中对“的”字的省略就冇这样的效果,如“一切伟大作詁皆必然贴近血
7、肉人生”一句,如果加上“的”字,变为“一切伟大的作品皆必然贴近血肉的人生”,整句读来倒也通顺,但不免有些拖沓,没有省略时来得「•净利落。沈从文还经常将长句和短句交错运用,使其作家论读起來有种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如在《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中说道:“他不能再用他那所长的一套'情欲的忧郁'行动装到自己的灵魂上,他那性格,又似乎缺少写《情书一束》作者那样能在歌颂中度日子的自白精神,最适宜于写情诗的生活屮此时的他,却腼腆了,消沉了”。沈从文灵活自如地变换长短句,句式活泼,避免了一般批评文字的单调和刻板。可以说,沈从文的作家论读起来似是随意的评说,实则字句间都蕴含了
8、丰富的信息,浸透着相当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