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38961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摘耍:大量的工程裂缝处理和调查结果显示,混凝土结构特别是人体积混凝土结构,80%〜90%的裂缝都是山于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的。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首先要从温度控制开始,减小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其次是裂缝的及时修补,这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具冇垂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建筑屮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关键词:建筑;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V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人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较大,导热性能差。在升温阶段,由
2、于内部水化热升温,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形成温差,冷缩的外部受到内部热膨胀作用而处于受拉状态,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会在表面产生裂缝;在降温开始的冷缩阶段,由于受到基础或相邻部件的约束,会在内部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则从约束面开始产生裂缝。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含义大体积混凝十是指体积与厚度均较大的混凝上,一般实休最小尺寸不小于1mo它主要的特点是体积大,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3、裂缝产生,保证混凝土质量。二、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通常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容易出现两种裂缝。第一种是在浇筑完成3d〜5d内,由于混凝土休积大,水泥的水化热很大,聚积在内部的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牛拉应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较人的温度梯度,就会引起较人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
4、筑后的升温阶段。如果此时混凝土表面不能保持潮湿的养护坏境,则混凝土表面由于水分蒸发较快而使初期的混凝土产生干缩,将加剧裂缝的产生。第二种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即当混凝土降温时,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在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拉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这种收缩裂缝有时会贯穿全断面,成为结构性裂缝,带来严重的危害。
5、三、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1)水泥的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选择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尽量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2)粗、细骨料的选择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石子。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含泥量少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⑶掺加掺合料减水剂掺加适量粉煤灰,既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减少用水量,减少泌水和离析现象
6、,减少混凝土空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耐久性,又可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化热。选用高效缓凝减水剂,不仅降低单位水泥用量和水化热,还可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使峰值降低。2、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丁作性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砂率、坍落度、水胶比)二掺(减水剂、引气剂)一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3^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⑴分块法浇筑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分块浇筑。分块浇筑又可分为分层浇筑法和
7、分段跳仓浇筑法两种。分层浇筑法主要有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3种。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分层多次浇筑,施工层之间的结合按施工缝处理,即薄层浇筑技术,它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得以充分地散发,但应该注意间歇时间,若间歇时间过长,会延长施工工期,也会使原混凝土对新浇层混凝土产生较大的约朿,从而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产生难以发现的垂直裂缝。若间歇时间过短,则正处于下层混凝土升温阶段,表面温度较高,这时覆盖上层混凝土,不利于下层混凝土的散热,同时也容易导致上层混凝土升温,冇可能超过混凝土要求的最高温升,
8、从而加人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选择上层混凝土覆盖的适宜时间应是在下层混凝土温度已降到一定值时,即上层混凝土温升倒加到下层后,下层混凝土温度冋升值不大于原混凝上最高温升。如果混凝土结构厚度较大,工期又紧张,则这样的薄层浇筑技术虽然可行但不现实,而且存在施工缝。对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来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