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

ID:46129336

大小:86.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_第1页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_第2页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_第3页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_第4页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在习题答疑中的点拔作用南京帀秦淮中学(211100)张贤虎高三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后,遇到有些习题,仍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不是感到题意不明,难以建立物理情境,就是觉得无从下手。虽然经过一轮的复习,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困惑与高一、高二的学生不同:他们往往是在一个点上被“卡”住了,教师如能“诊断”出被“卡”住的原因,适当点拔一下,学生就能立即“开窍”,问题就“迎刃而解”To切忌教师把题目拿过來自己做…遍,然后再详细讲解给学牛听,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事事问老师的依赖习惯。老师在上习题课或个别答疑时,要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点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

2、这样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点拔就是启发,但不是细讲,点到为止,让学生去思索。教师要点得准,拔得巧。如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拔?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图1So一、题意及情境点拔[例题1]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是一光滑的曲面末端是水平的,如右图所示,小车被挡扳P挡住,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高H自由下落,然后沿光滑的曲面继续下滑,物体落地点与小车右端距离为S。,若撤去挡扳P,物体仍从原处口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落地点与小车右端距离是多少?学生弄不清撤去挡扳P后,物体和小车的运动情况,物理情境搞不清楚,对物体落地吋落地点与小车右端的距离更

3、是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题设情境点拔提问:(1)当小车被挡住时,物体落在小车上沿曲面向下滑动,对小车有斜向下方的压力,由于挡扳P的作用,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物体离开小车后做什么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3)撤去挡扳P,由于物体对车的作用,小车将怎样运动?(小车向左加速运动);(4)物体相对车滑动的同吋,随车一起向左运动,物体与小车和互作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物体与小车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整个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至此,学生的难点被化解,通过进一步思考,学生就能找到所求距离就是物体平抛过程中的水平位移与小车位移Z和O再点拔提问:物体滑离小

4、车时的动能将比前一种情况下大还是小?(由于机械能守恒,小车动能增大,故物体的动能比前一种情况小);物体最终平抛落地,物体两次平抛落地的时间是否和等?(由于下落高度相同,由自由落体公式得落地吋间和等)。答案:S=S°J学生解完后,进一步总结点拔。如果没有教师来点拔,你自己是否能点拔自己呢?抓住哪一个关键点设置情境,就可以弄清楚了?二、过程及状态点拔[例2]如图2(a)所示,用线悬挂于0点的摆球在小锤两次打击下才能到达最高点,设两次打击力分别为F]和F2,两次打击对球的作用时间和等,冃-摆球总保持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求两次打击力之比F2:F1的最小值。学生对摆球作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能理解

5、,但对设问的两次打击力Z比F2:F]最小值弄不懂cCmg=mvc2/L//Qk//「0:、\\、X、、——0;11=、、爲1//V-'详(a)(b)VV(C)图2点拔提问:(1)要求F2:F1为最小,则F2、F1应怎样?(F2最小,Fj最大)。(2)打击力最大或最小与摆球运动有何关系?(F

6、最大必须使小球获得的动量最大,受两次打击才能达到最高点的限制,第一次打击摆球只能摆过90°,速度为零,沿圆弧返回,再第二次打击画示意图2(b),在B点Vb=0,为学生难以分析的一个状态位置。第二次打击,要过最高点C必须有mg皿,L这一状态学生清楚,但在最低点怎样打击,可使F2最小。这时又可点拔发

7、问一下:是迎着小球的运动方向打,还是顺着小球的运动方向打?再画状态图2(c)o学生经这样的点拔之后的解法不一定要细讲,写出答案:冬=卫¥,让学生自己思考,写F,V2出详细的解题过程。三、方法及技巧点拔[例3]如图3所示,两只相同的口炽灯J与L?串联在恒定的电路中,若L]的灯丝断了,经搭丝后与L2串联,重新接在原电路中,则此时J的亮度与灯丝未断时比较:(A)不变(B)变亮LiL2U(a)图3搭丝,学生缺乏经验,不知何意?点拔:灯丝变短,学生马上知道L]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但学生列出P;"R或P=几-出="厂一心2,均感到不能判断P]的变化情况。方法点拔:是否能用数值法来确定尺的变化?学

8、生熟悉这种方法,只是没有想到,提示后,学生能理解了,如设Ri=R2=2Q,/?严1Q,则可求得片斗,斤斗VP”所以J变暗,选(C)o这种方法平时讲过,不过用得较少,一时没有想到。再点拔:这种方法什么时候应想到呢?当两物理量都变大(或变小)时,它们的和、差、积或商如何变,用其它方法不能理解(或太繁)时,可考虑此法。对此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点拔:判断R的变化还可以用等效法,如何等效?请思考,教师的用意是将b放到电源的内部去,使P}=p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