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

ID:46127533

大小: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1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_第1页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_第2页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_第3页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_第4页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教唆犯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一、教唆犯的概念及性质1(-)教唆犯的概念2(-)教唆犯的性质2二、教唆犯的成立条件2(一)教唆犯成立的客观方而的条件21、共犯教唆犯成立的客观方而要件22、单独教唆犯成立的客观方而要件2(二)教唆犯成立的主观方而要件3(三)教唆犯成立的主体要件4三、教唆犯的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4(一)教唆犯的预备形态的认定4(-)教唆犯未遂4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42、犯罪未得逞43、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54、如何认定“着手”、“未得逞”、“意志

2、以外的原因”5(三)教唆中止7四、教唆犯的刑事责任7(-)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7(-)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8(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没冇犯罪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参考文献:8浅论教唆犯闫子成[内容摘要]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目前理论界对教唆犯的认定有争议,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论述了教唆犯的概念性质及其成立条件,重点论述了教唆犯的犯罪停止形态,

3、并对什么是教唆犯犯罪中的“着手”、“未得逞”、“意志以外的原因”做出分析及解释。期待对教唆犯有一个全面的认定。[关键词]教唆犯教唆犯性质成立条件停止形态刑事责任OntheinstigatorandthecriminalYanZiChengAbstract:Abettorisintentionallysolicitsanotherpersontocommitthecrimeofcriminalintent.Thathedoesnotpersonallyinvolvedinsomekindofcrime,butinthei

4、rownwordsandactionstocauseotherstoproducethecriminalintenttocommitthecrimebyanotherperson.Accordingtocurrenttheoriessectorinstigatoroftheidentifycontroversial,istostudythehotspots.Thispaperdiscussestheinstigatoroftheconceptofnatureandtheestablishmentofconditions

5、focusesontheinstigatorofthecrimetostoppatterns,andwhatistheinstigatorofcrimeintheHstartH,ndidnotsucceed/1"will,forreasonsotherthanHananalysisandtheirinterpretation・Keywords:Instigatorandnatureoftheconditionsfortheestablishmentofcriminalresponsibilitytostopformof

6、.一、教唆犯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某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通过他人去实施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教唆犯概念的表述,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1、教唆犯是故意地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人。2、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事实上这两种表述都冇不妥Z处,在阐述任何一个法律概念时,都应遵循和把握如下原则,第一,要严格地依照法律的规定揭示出这个法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正确地揭示出概念的内涵。第二,要全而反映岀法律所规定的包括在概念屮的不同情形,

7、也就是正确揭示概念的外延。对照上述原则,概念1既没冇正确揭示教唆犯概念的内涵也没冇准确地揭示教唆犯概念的外延。首先,就教唆犯概念的内涵而言,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这里的“教唆他人犯罪”应是教唆犯概念的内涵。因为它是区分教唆犯和非教唆犯的本质特征。然而,概念1将“教唆他人犯罪”解释为“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这是不准确的。“实行犯罪意图”和“犯罪”是含义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实行犯罪意图”是人的主观上的一种心理状态,而“犯罪”则是主、客观要件的统一,一个人仅有实施犯罪的意图,无论如何也不构成

8、犯罪,只有当实行犯罪的意图表现为客观的犯罪行为吋,才构成犯罪,应当说:“犯罪”包含了“实行犯罪的意图”。二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非等值关系,将二者等同起來是不恰当的,另外,实行犯罪意图中的“实行”,就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和理论上理解,仅指犯罪的着手行为,而不包括犯罪的预备行为,因此,,概念1使人产生这样的理解,只冇引起他人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