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20404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龍关键词:问题意识屮学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创新一、问题意识的研究意义什么是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人们対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一一创新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创新
2、的起点。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斥于探究、勤于动手,”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发展主体,真止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最关键的第一步。二、问题意识缺失的现状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想想小时候我们的“思维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妈妈,夭上为什么有彩虹呢?爸爸,人是从哪儿来的呢?
3、”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问题史”。人类应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但是随着学龄的增长,我们不难发现,到了初中,不仅课堂上提问题的学生没有了,甚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越來越少,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略了让学生提出疑问,这使得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中,所以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的巧妙,训练的也只是学生的一种机械性的“应答性行为”。而这个“传统”存在着缺陷、弊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
4、什么,甚至课文中哪些是要识记的生字生词也是由老师规定。专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惰性心理,因循守I口的保守心理,学生不能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能被动的接受,这阻碍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2•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提问权”。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什么是重点?什么会考?而没有认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不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应答”状态,不会思考自己到底会什么,想要探索什么,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知欲。3•提问模式趋于固定化。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尽方法设计“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硬是把学
5、生的思路套入了预想的教案中,对超出预想的问题不予理会或不正面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使得问题成了引学生入“洞”的“圈套”,不仅淡化了学生提问的意义,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培养学牛问题意识的的方法和策略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生长,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充足的养料和及时的修剪。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②,使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化的、动态的问题意识,而且不仅是量化上的从少到多,更是质化上的从简到精。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敢于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牛只冇在紧密、融洽的师牛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已,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冇这些担心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冇疑不敢质、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有了问题也不提问。因此,语文课教
7、学中,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安全自主的交流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沟通,做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尊重学生的提问,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问题,即使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和幼稚,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多鼓励、少批评、杜绝嘲讽,构建一个“问比不问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