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18172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探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探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摘要:探究式学习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实例屮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66-0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一、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木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
2、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特点(1)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
3、环境问题(2)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3)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二、教学实例——研究平面镜成像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2•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拿出平面镜观察自己在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猜想下面探究的问题:(1)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2)观察比较像与物体的人小情况?(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的关系(4)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所在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几何关系?因为冇的问题是学生直接通过观察能回答的,因此人人都能参与讨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一个个可能性被提出来
4、了,有的假设提出,就被其他同学否决了,但是如何用事实来说话,即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到最高点,一个个跃跃欲试。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学牛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索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是安排好步骤一、二、三,学生必须按部就班,规规矩矩操作。这对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同时又制约了实验操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质疑、探奇、求解、创新的精神。在这节课的安排上,我提供给每个实验小组三枚伟I棋子、坐标纸、刻度尺、白纸、玻璃板、平面镜、两支蜡烛等材料、用具,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在实验的组织上,强
5、调小组的荣誉、协调精神,引导学生乐于合作。学生的实验设计冇多种,举较成功的二例:例1:做法与课木69页相同,他们在桌面上铺白纸,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例2:做法基本与课本相同,他们在桌上铺上坐标纸,量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数坐标纸上的方格数。4•分析结论,得出结果物理学实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以及对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分析、理解、概括•和综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还有利于加强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科学认识、科学思辩等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维、积极探索,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就能
6、水到渠成,得到结论:像是正立的、等大的。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物距等于像距。其实就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山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应以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消化”、“吸收”,要给学生思考、阅读、质疑、讨论、实验的机会。三、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得到书本上的知识点非常轻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
7、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自己去寻求所需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科学体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过得既紧张又充实!这正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科学探究,教师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学生思维特点,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困难在哪儿,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8、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整个教学的发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了教师启发,让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