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14324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论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和创新【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早走进我们的生活,但这些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最近,我省信息技术已纳入中考考核学科,这样又给日常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对信息及时教学进行管理和创新,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发展,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需要面对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创新素质教育虽然大多数乡镇中小学都已将信息技术课程已纳入了必修课。但由于当地办学实际条件的限制,部分落后的农村学校还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完善,领导不够
2、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乡镇中小学如何更好地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缩短与城镇中学的差距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一、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早已开展多年,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
3、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二、更新观念,积极开展信息教学计算机和网络早走进我们的生活,但这些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想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三、认真学
4、习,领悟教育改革新思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
5、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
6、到的。四、营造气氛,积极调动学生能动性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微机”是新“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叫班上会打字的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很快地打出一行字,许多没有打过字的学生不禁惊叹:如果我能打得那么快该多好啊。我赶紧鼓励学生说:"老师相信,
7、你们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有没有信心啊?"学生齐声答到:"有!"接着我又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打得最快。"我采用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
8、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