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

ID:46112444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_第1页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_第2页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_第3页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浅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话语权”问题[关键词]电视媒体;话语权;语言歧视现象说话的权利一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天赋权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还是广播电视等近现代媒介体系,抑或是更为新颖独特的网络手机的新兴媒体,实际上都是对说话的权利一一话语权的阐释或者说是争夺。当话语权成为处于强势的媒介媒体的一种权利的同时,作为话语权另一端广大受众,则成为了“弱势群体”O电视媒介与受众的话语权之间的争夺与妥协、交锋与谅解,也就成为了现阶段各方话语权关系的核心关系。何谓社会公信力?即

2、国家机关或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社会公共关系事务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能力,也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组织体系、社会政策实施以及其他社会性活动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是公民对社会组织及其政策的一种评价。社会公信力很大程度上要rt!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来执行与决策。电视媒体作为典型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在服务大众、引领大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视媒介话语权的社会公信力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件频发,在这种时刻,电视媒体所起到的作用相当之大,在灾害现场进行直击报道,将第一手的讯息在第一时间传播给全国

3、乃至全世界,用最为直观的方式将我国抗震救灾的英勇壮举和政府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头等大事来抓的决心和气魄向全世界展现出来。无论是灾害的如实客观的报道,还是国家重大事件的发布,我们的电视媒体都秉承着这样的原则精神:既要体现强大的国家意志力,将一种社会公信力贯彻始终,又要在此过程之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精神关怀。社会公信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所体现的是我国电视媒介文化的特有属性。但是,我们也可以隐约地体会到我国的电视媒介在强大的国家意志力之中又有着另一种特有属性,即话语霸权。当霸权与语言相结合,则成为了社会强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的一种

4、权威性的排斥。当电视媒介语言与霸权相结合时,电视媒介的话语霸权也就形成了。媒介话语权运用产生的效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可以监督环境,也可以泄露机密;可以协调社会,也可以激化矛盾;可以传承美德,同样也可以伤风败俗。正如我们所言,在电视媒介的话语霸权的具体行为中,有以下儿点表现得尤为突出:1.电视媒体话语权的运用带有盲目性和不严谨的问题,导致话语霸权滋生2007年的陕西“华南虎事件”就不仅仅是电视媒体,也是其他媒介和一些地方政府机关滥用媒体话语权导致话语霸权滋生的集中体现。是年10月12H,据相关媒体

5、消息称,“10月11R,陕西一村民(该村民系周止龙一一笔者注)在文彩村神州湾拍摄的老虎照片,经当地有关专家鉴定后确认为华南虎。这是43年以來,对陕西省秦巴山区华南虎的首次目击记录。”在作为我国珍稀物种的野生华南虎已经长期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这一消息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爆炸式的反应和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然而,在媒体与政府近乎于狂欢的报道与庆祝之时,迅速有人质疑并披露该网络照片造假。随后各方的争执与博弈使得整个事件沸沸扬扬。在此过程Z中,当事人、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受众以及当地有关部门态度迥异,各执一词,社会反响极为强烈。就事件木身而

6、言,政府是信息盲冃发布的总根源,某些当地官员盲目追求政绩,对信息不进行正确理性的分析就传播与广大受众;但是另一方面,受政府影响与管理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也对整个事件进行盲冃的、不负责任的、不谨慎的报道,运用电视媒介的话语权威性对受众进行误导性传播,本身就是话语霸权的集中体现。1.媒体中语言歧视现象电视媒介中的语言歧视,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和语言霸权的体现,是一种“冷暴力”O电视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信息传递屮一旦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歧视行为,所伤害的将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团体,有可能伤害大范围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体,进而造

7、成相当严重与恶劣的社会影响。语言歧视现象常见的方式有四种,即“地域歧视、身份歧视、性别歧视、生理歧视”O我们在电视媒体的播报中,经常听到所谓“小偷村”、“乞丐村”、“艾滋村”等等带有明显地域特点的语言现象,并往往冠以“河南某地”、“皖北某地”、“东北某地”等特指地区,这恰好体现了我们的媒体对于自身语言使用的不负责任,造成了对相应地域严重的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就身份歧视而言,诸多电视媒体会以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某种社会身份进行歧视性报道与解说,如某电视节目在报道小偷在公交车上作案的冃击新闻中提醒受众:“要提防外地人模样的人”;某媒体还报道关于

8、在公交车上设立民工专区的建议。其他如把进城务工农民称作“闲杂人员”,“三无人员”,“乡下人”“外来妹”,“盲流”等。电视媒介在传播报道的过程中,应该恪守“人文关怀”与“终极道德”的原则,诚如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