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

ID:46097302

大小:5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_第1页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_第2页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_第3页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管见【关键词】作文教学;屮年级;语言;方法;素材;批改【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3-0058-01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也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的作用,认为这些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习作的功夫在习作之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渗透写作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优化批改方法,有

2、计划、冇步骤地严格训练,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成功。一、结合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要知道,教师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也不会有倾吐的内容,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无从谈起。《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屮,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深刻透彻,教师大讲特讲,岂不知讲解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在于违反了“朗读、背诵、积累”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木规律。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掌握

3、祖国的语言为H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表达主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二、读写一体,渗透写作方法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不能与读分割开来。如果在阅读上实事求是地发现规律,就可以把这种规律应用在写作上,很快地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读写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学会写

4、作。所以,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教师除了结合单元习作指导外,还要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如,学习《小摄影师》时,教师可以讣学生展开续写,进而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和个性展现,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平台。三、走进生活,增加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教学耍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社会,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贴近

5、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要求学牛写课外生活时,先布置学生回家炒鸡蛋,这样就能让学牛在具体的情境中为写作做准备。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先创设情境、质疑自探,依据学生的学习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分组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炒鸡蛋的经过,这样使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至于毫无头绪。四、精心批改,寻找习作亮点每个人都希望从别人口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信心。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

6、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口以为是的评价,而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明1(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教师的关注,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成功的作文批改应屮肯地指出学生习作好坏的原因,给学生以尊重、鼓励。对优等生的习作,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岀色;对学困生的习作,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小学屮年级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屮年级的作文教学冇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只有花费心思,科学实施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

7、,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编辑:马德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