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94938
大小:190.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20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能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因其投资需求巨大,城市管廊、城市园林和生态修复、市政工程等相关公司也将贏得发展空间。由此可见( )①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②生活、生产、生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密不可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多年来,贵州的很多特色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生于山,烂
2、于山,让人甚是叹息。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一根网线将贵州的无污染、原生态的绿色产品推广到全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目标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④改造世界需要人们善于把握影响事物的各种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山不碍路,路自通山。只要凝心聚力、大胆开拓,岳峙天堑也可以变宽阔通途,再艰苦的环境也挡不住发展的脚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们可以调整原有联系以改变事物的状态②发挥主观能
3、动性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办事情的效果③现实世界是人们主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效改造世界的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对于文人雅士来说,鸡犬乃俗物,竹菊寓君子,两者不能相提并论。然而有人以对联的形式出一上联“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求对,获誉甚多。此上联的创作( )①是作者妙手偶得、人为臆造联系的表现②是作者匠心独运、思维创新的结果③体现了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间的关系④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再现与艺术创造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
4、形状记忆塑料。科学家们在这种塑料中加人一种可交换共价键,重组了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当处于较低温度时,分子之间不会“放手”,无论怎么折叠,都是弹性形变产生的临时形状;当处于较高温度时,分子之间相互“换手”,产生了新的“队形”,使得塑性形变产生永久记忆。这告诉我们(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有时也具有人化的特点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规律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与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洪灾来临,火蚁并非四散逃命,而是彼此用口、爪、腿上的吸附垫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漂浮并
5、根据情况分裂重组成不同形态的“火蚁岛”抵挡波浪的冲击。材料表明( )①动物的本能反应助火蚁应对大自然的挑战②火蚁的主动创造性是其成功避险的重要因素③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全新功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需要国家充分重视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这是基于( )①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
6、规律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产生重大影响④整体在特定时候是服从和服务于部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式运动的过程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人们认识世界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从双星导航定位系
7、统立项到数十颗北斗嵌人星空的全球组网,从频率占有量的由无到有,从导航系统依赖他国到与世界强国同台竞技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中国北斗走过了20余载问天路。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生③新出现的事物终究会代替旧的事物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没有“引进来、走出去”的宝贵实践,就不会有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没有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就难以有效建成。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
8、识的来源②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③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④发展是无处不在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如图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改革应大胆破除旧体制束缚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方位否定③旧事物会以新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④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具有对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中美是两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分歧,分歧也不会因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而一夜消失。我们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更多地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