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92334
大小:3.7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20
《山东临朐六中胡以林讲评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学案胡以林【课堂探究案】一、考情分析(一)试题特点本试题命题范围是《经济生活》前三单元。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同学们对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把握,以及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商品价值量、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消费的分类、消费结构、我国的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劳动者就业、投资方式的选择、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效率与公平、税收等。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题型的把握与应用:图表类26(1)、27(1);意义
2、类28(2);措施类27(2)、29(2)(二)成绩分析1.总体成绩2.一卷成绩3.二卷成绩(三)优点与不足优点:答题能力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同学书写比较规范、认真。答题规范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序号比较明晰。基础知识大多记忆较为扎实。不足:(1)基础知识出现遗忘现象。(2)审题能力欠缺,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知识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加强。(3)易错易混点存在认识不清、区分不明的情况。二、试卷分析1、选择题概况:总体比较好;失分原因主要有:(1)知识方面:基础知识遗忘,易错易混点问题。(2)方法方面
3、:审题不到位,抓不住题干的主旨。(一)选择题2.出错率较高的选择题:知识类原因:4233、归类分析:方法类原因:69让我们一起合作探究、互助解疑吧!变式训练1.(2010高考·山东卷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2.(2010高考·广东卷24
4、)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3.(2010高考·福建卷2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税率Y轴为财政收入B.X轴为居民收入Y轴为商品房价格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D
5、.X轴由经济增长率Y轴为失业率D(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失分主要原因有:(1)知识方面:记忆、理解、运用不准确;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2)方法方面:设问分析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不准、不全。(3)组织答案方面:要点不全、不精练;书写不够规范。(4)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掌握好。样卷展示互助解决(图表类):2627问题总结一是部分同学没有把握图表的主旨,作答与题意背离。二是有的同学只答出了一层意思,不全面。图表的主旨是“农村公共投入(每1元)与可增加农业GDP(元)的关系。即通讯投入1元,可增加农业GDP1.91元;道
6、路投入1元,可增加农业GDP2.12元;教育投入1元,可增加农业GDP3.71元;科技投入1元,可增加农业GDP9.59元。由此可见,农村通讯、道路、教育、科技等公共投入都可以促进农业GDP的增加;特别是科技投入,更能促进农业GDP的增加。【方法归纳】图表题的解题方法:(1)该题目的构成:表头、表格、备注、设问四部分。(2)解答该题的基本方法:①观表头:清楚此题反映的现象。②读表格:首先,读每一表格具体设置的栏目内容。其次,对栏目的统计数字,既要横看又要纵比。最后,要从总体上把握,必要时把某些栏目合并起来,可能
7、又会有新的信息。③看备注:图表的注释一定要看,它是答案来源之一。④审设问:明确题型和知识范围。⑤答题目:如果题目设问如何认识上述现象时,要注意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即按照“三么”要求来回答。4.(2010年高考·江苏卷34)材料:你从材料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变式训练项目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财政总支出250632023956教育支出4905846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5115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232288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图表1:江苏省GDP
8、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答案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我们一起探究:问题中主体——“我们”应是谁内容——“扩大汽车消费”“减少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