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

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

ID:46087199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_第1页
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_第2页
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对初级社会群体特征的探析【摘要】初级社会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或者基本群体,这是依据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亲密程度将社会群体进行的分类。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自己的著作《社会组织》中首次提出。在概念的描述中指出了群体成员间的亲密性和面对面合作等特征。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社会初级群体,本文试图从初级社会群体的6个特征社会初级群体做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级社会群体。【关键词】初级社会群体;特征;功能;发展趋势及影响库利所提出初级群体时,比较明确的说明了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但是与我们现今社会学的当中初级群体的概念又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社会学家扩大了库利概

2、念中类似家庭等具有亲密关系的群体,包括了邻里、亲属、朋友、兴趣小组等等。归纳这些群体的特征包括了6个方面。第一,规模较小,成员有限。这是由于初级群体是以感情为基础所决定的,少于两人的不能称之为群体,超过了30,群体成员间相互接触会减少,感情交流也会减少,亲密的人际关系如果向疏远的人际关系转变时,初级群体就会转变为次级群体。第二个特征是成员间有经常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这一特征其实也是由于成员较少所决定的,成员较少,成员间彼此互动的机会相对而言会增加,感情也会增加,彼此之间了解之后关系也会更加的亲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特征,用靠近同学们的例证来加以说明。例如,在一个70人的班

3、级体中,请同学们思考你和每个人是不是都有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互动,答案时否定的。那再请同学们思考,在一个8人的寝室中,你和每个人是不是都有经常性的而对而的互动,答案时肯定的。在这样一个对比中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第三个特征是初级社会群体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这一特征是因为在初级群体屮,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在这个群体内,成员一般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比如在家庭当中,家务的承担,经济的来源没有规定必须由谁來承担,家庭成员都可以兼任,请同学们思考自己家庭中做饭、洗衣、挣钱、购物这些角色是不是由某个特定的家庭成员一个人承担,在否定的回答中加深对多重角色的理解。还比如在家庭当中,有些角色是既定

4、的,比如父亲、母亲、子女等等角色是既定的,但是成员除了演绎这些既定的角色以外,有吋候也要演绎一些非既定的角色,比如,父母有时候需要扮演了女的老师和朋友这样的角色。第四个特征是群体成员的难以替代性,初级群体成员相互依存,有着多重角色,因而某个特定的成员是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取代的。例如,家庭屮某个亲人的去世会给我们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原因就在于成员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在次级群体中,例如工作单位,当某个职员离职了,单位会立刻找一个可以从事该工作的其他人来接受该同志Z前的工作,而并不会因为这个成员的离开而导致机构功能不能正常运转,成员的替代系非常强。然而,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亲一方不幸去世了,家人将

5、承受不能言语的痛楚,留下來的一方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家人都将不可代替逝者生前的所为。第五个特征是初级群体的凝聚力和持久性强。这是因为群体成员间熟悉和利益休戚相关所决定的。由于利益休戚相关,导致了群体的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意识强。尤其是在面临群体与群体Z间利益冲突、荣誉争夺时,成员往往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同仇敌炖,团结一致。而且就算私人之间有些许的矛盾,在群体利益的面前也会议群体的礼仪为主,如果某个成员表现出了偏离或者背叛,将会遭到其他成员的严厉反对和排斥,有可能还会面临其他的严厉制裁。比如,当两个班级在争夺篮球赛冠军时,口己班级所有成员会形成一个整体,为班级加油助威,以自己班集体的荣誉

6、为荣,当某个成员表现出來的偏向性是指向另外一个班级吋,群体其他成员会对该成员表现出排斥,甚至一些过激的行为。笫六个特征是初级社会群体的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由于初级群体的成员间彼此熟悉,关系密切,因此在群体控制上主要依靠舆论、道德、习俗等非正式手段来控制,很多时候靠个人自觉。比如说,在家庭当中,处理关系或者问题一般都不需要依靠法律制度,请同学们思考在自己的家庭中,家庭经济大权由谁掌握,家务由谁承担有没有法律的约束,答案时否定的。但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当初级群体成员的行为木身违反了法律法规吋,群体的控制会有法律法规介入。比如,家庭暴力、子女不赡养父母、父母不抚养子女,这些都可以到人民法院

7、提起诉讼,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参考文献】[1]关振华•社会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龚维斌,马福云•社会群体与群体性事件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3]杨建华•冲突与弥合:社会群体冲突及调节机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美]麦休尼斯•社会学[M]•风笑天,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丁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