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应用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方甘草酸甘临床应用新进展作者:姚敏单位:资阳市人民医院关键词:复方片草酸甘复方片草酸甘是山片草酸甘、盐酸半胱氨酸和片氨酸纽•成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片草中的活性物质II•草酸,II•草酸在人体内被葡萄糖
2、「酸酶水解后形成两个非对映异构体18α体和18β体
3、
4、•草次酸。β-II*草酸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索相似,对川:的类固醇激索代谢(Δ5-β-iS原酶)具有强亲和力,抑制可的松和醛固酮在体内的灭活,减缓类固醇的代谢速度,发挥固醇样作用,因此具有抗炎和类盐皮质激素的作
5、用,同时还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变态反应、抗氧化、保护细胞膜结构等多种牛物学作用,药理作用比较明确,临床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湿疹、过敏性紫瘢、水痘、银屑病及斑禿等疾病,口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來,发现其在临床有许多新的用途,现就其临床新应用综述如下。1治疗皮肤病L1联合咪I邮斯汀治疗慢性寻麻疹:慢性寻麻疹病因复杂,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致敏源广泛,发病率很高,治疗较困难,多采用联合用药。魏清琴等[2]将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口服咪
6、哇斯汀10mg,1次/天;对照纽44例口服咪n坐斯汀10mg,1次/天,两组均连续服川2周以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8%,比单用咪啤斯汀组(68.18%)疗效好。1.2治疗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口限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多数观点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刘晓红等将86例玫瑰糠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36例,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1ml,肌内注射,隔天1次,两组均外用曲咪新乳膏,每日2次,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6
7、.0%和88.0%,而对照组分别为44.4%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l),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3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至今无特效药物及方法从根本上加以治疗和防止复发。王晓哲等将60例异位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口服复方廿草酸昔片治疗,对照组24例采川口服赛庚I症片治疗,两组均连续川药4周后停药1周,再连续川药4周。结果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別为52.8%、94.4%,对照组分别为12.5%、62.5%,两组差异显著。1.4治疗掌跖脓疱:掌跖脓疱病是
8、一种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疾病,病因不明,仅发于掌跖,治疗较为顽固。刘洪普等用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联合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3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方法是治疗组采用加入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厉改为隔日1次,同时口服火把花根片5片,日3次,共4周;对照组只给予火把花根片5片,日3次,连用4周。所有患者均外用尤卓尔软膏,日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为65.4%,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两药联用不仅能增强临床疗效,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作用。2免疫病理反应疾病治
9、疗2.1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规方案是对症治疗及长期应川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不良作川多,李芳等将6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疑氯吟、必嗽平口服及人工泪液点眼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対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片草酸甘注射液40ml,加入5%制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口1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令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71.88%o加川复方廿草酸昔可提高常规方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2.2治疗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是人类
10、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其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薛竞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川高频电针烧灼患处皮疹,术后静脉滴注复方廿草酸莒注射液20〜40ml/d,10d为1个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后改用复方甘草酸甘片,1片/次,3次/天,维持至术后第三个月。对照组仅采用高频电针烧灼患处皮疹。结果显示治疗组的CD3指标升高高于对照组(治疗组11.36/对照组4.44,P<0.001),复发病例少(治疗组39例,对照组50例,P<0.05),无明显不良作用。
11、所以复方片草酸甘可升高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CD3,减少复发。2.3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为口限性疾病,多是市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黏膜感染而引起的,一般给予抗病得、防止继发感染及对症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但生物利用度低,抗病毒活性持续时间短。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