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7397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分步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步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文言文教学,既是高屮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屮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如何搞好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但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在吸收分步教学法等优秀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了文言文教学屮教师先给学生通译全文,然后学生背诵的传统模式,摸索出了一套新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即高中文言文分步教学法。与其他一些文言文教学法相比,可以说是既实用,又高效,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具体操作步
2、骤是: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读音障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不无道理的。这一步下来,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要注意的是写作背景应包括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况。这样会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木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以达到对写作主题的把握。如读李密的《陈情表》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这些内容: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之后,李密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
3、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这篇融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文。学生了解这些,就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倾向,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3学生2〜4人一组对照注释和其他参考资料讨论并翻译全文,对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牛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运用这种讨论翻译全文的方法,由于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所以学生比教师全文翻译时记
4、得更为深刻持久。另外,学生也得到一点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给了学生的自主权,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不能曲解误解原文的意思;“达”就是译文耍通顺明白,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译文要尽量优美流畅,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首先要做到“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句子。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这个句子根据上下文我们就只能把它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吧?”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就很容易把它翻译成“这是李将军说他的吧?”其次要做到“达”
5、和“雅”,这是从表达角度要求的。在翻译中,我们耍灵活地釆用“留、对、拆、增、删、调”这六种技巧。“留”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來,不必变动或翻译;“对”就是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対译出来;“拆”就是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增”就是增补句子的省略成份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删”就是删除文言文屮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调”就是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达到了以
6、上这些要求,翻译出来的文言文就会既准确又富于文釆。4各小组推荐一人对讨论翻译时遇见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來(注意: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要再提,以免浪费时间。)等到所冇问题都提出来之后,教师再集中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从前至后的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解答,并对学生没有提出的,教师乂认为比较重要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笔译。最后听教师通译全文,以使学生纠止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需要背诵的那几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笔译。这样就可以把字音、词义、句意
7、、背诵四者结合起来训练了。5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字词的归纳主要有实词与虚词的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差别极大的词)和词类活用。一词多用和一词多义主要由教师以题日的形式列出,要求学生解答,在解答中记忆并学会运用;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按类让学生采取自山发言的形式从头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师适当的纠止和补充。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而”这个虚词的后面如果是一个动词,那么它的前面一般也有一个动词,如果这个词表面看起來不是一个动词,这
8、个词一般也活用作了一个动词。“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屮的“墓”就是如此。又如在疑问句和否定句屮,如果是代词作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把这个代词前置了。“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就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沛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