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

ID:46073091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_第1页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_第2页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_第3页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浅探进入初屮阶段,随着数学学科难度逐渐加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吃力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开始呈现,年级越高,两极分化现象越严重。而初中数学作业又普遍存在机械重复、形式单调、缺乏思维、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因此每天的作业成了一些学生的一大愁事:对于善于学习的学优生来说,课本上的练习题很快完成,显然“吃不饱”;对于屮等学生来说,简单的题目还能应付,稍有难度的就只能照葫芦画瓢;而那些学困生,简单题日他们应付着做,对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朿手无策了,作业完不成,难以按时交,教师要收,他们只好一“抄

2、”了之。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呢?近几年来,笔者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学生分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教师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在考虑到学生

3、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和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并根据自愿的原则,运用模糊学的方法,笔者把全班分为短期性的创优组(学优生)、奋进组(中等牛)、希望组(学困生)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二、作业分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说过,当学生感到完成作业不是应付差事,而是一种内在需要时,作业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会变成兴趣,反之则会成为负担。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

4、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笔者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冇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及学生的能力水平,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侧重训练课本习题中的“综合运用”、“拓广探索”。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希望组学生必须做A类作业,鼓励完成B类作业;奋进组学生必须完成A、B类作业,鼓励完成C类作业;创优组学生三类作业都需完成。这样,引

5、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教学中从作业布置中承认学生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三、评价分层对各个组的作业的评价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标准上,对希望组学生判分适当放松,对创优组学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希望组、奋进组学生可放松,对创优组学生可紧些。在奖励上,超额完成一类作业半倍加分。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來提高创优组、奋进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

6、情。用多种形式的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四、辅导分层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师个别辅导的同时,组内成员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对希望组、奋进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对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的,笔者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

7、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让创优组内学生比作业的速度、准确性、思维质量。通过分层辅导,在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五、动态分层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动态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或两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