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傍针刺法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5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傍针刺法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50例临床观察摘要运用《灵枢•官针》中的傍针刺法,采用复合处理对照,观察治疗5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结果显示,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有较好地调节糖代谢的作用,针刺能降低空腹血糖和24小时尿糖定量,改善葡萄糖耐量,对脂代谢也有积极地调整作用,且临床症状也有良好地改善,总有效率为93.3%o主题词刺法气阴两虚/针灸疗法消渴/针灸疗法傍刺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基本特征的疾病,属于屮医消渴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现代医学对此疾病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本文选
2、择傍针刺为主,采用复合处理对照法,把消渴病中常见的气阴两虚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广泛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开阔糖尿病的治疗思路。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观察对彖共50例,均为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的3:2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19例,以女性患者居多;年龄最小45岁,最大72岁,平均为58.2岁,以50〜60岁患者居多;病程最短0.25年撮长23年,平均5.9年,其中以1〜10年者届多。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病程与治疗组同。
3、两组50例患者中,肥胖体型者14例,中等体型者24例,消瘦者12例。门诊患者39例,住院患者11例。1.2病例选择(1)选择控制饮食、体力活动基本不变的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且屮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屮的志愿者。(2)选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无胰岛素治疗史者。(3)至少1个月以上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糖尿病的治疗(如服用降糖的中西药物等)者。(4)孕妇不作为观察对象。(5)患者在观察期,未满所规定的观察期而中途停止治疗,或不按规定服药者均不纳入观察病例范围。1.3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凡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
4、、形体渐见消瘦等症候者即可确诊。气阴两虚:倦怠乏力,口渴善饮,自汗或盗汗,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漫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者。(2)四医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议1982年全国糖尿病会议采纳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2.1观察方法(1)采用复合处理对照法(即治疗组除用针刺的方法外,其它处理与对照组完全相同)。⑵治疗组针刺治疗加口服降糖甲片(纯屮约制品,由生黄茂、黄精、太了参、生地、天花粉等约物组成,为益气养阴、扶止培木Z品,广安门医院科研成果)。对照组I」服降糖甲片。(3)针刺方法:选穴:a组
5、三阴交、复溜;b组膈俞、胰俞、胆俞;c组肝俞、脾俞。患者伏卧,针具及针处经常规消毒后进行治疗,a+b针刺,c埋针和a+c针刺,b埋针交替使用,隔日1次,针刺采用傍针刺法,以针下有沉紧或徐和的感觉,同时患者在针下出现或酸、麻、胀的感觉为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皮内针2天换1次(皮内针为自制图钉型皮内针),并口行经常按压刺激。(4)用药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口服降糖甲片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2.3g),每H3次。(5)疗程:10次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2疗程间休息2〜3天。2.2观察指标空腹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
6、法),24小时尿糖定量(用酶法),葡萄糖耐量试验(II服法),血浆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法,药盒由西苑生物中心提供),血清总胆固醇、什油三酯(用酶法),主要临床症状及舌脉。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糖定量的变化,见表2o(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糖耐量的变化,见表3。(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朕岛素的变化,见表4。(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见表5、表6。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见表7。表7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均冇
7、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症状改善状况相似。以倦怠乏力,口渴喜饮改善最明显。(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舌脉变化,见表8。表8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除对照组舌体胖大无改变外,其它均冇不同程度改善,两组舌脉改变状况相似。⑻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定,见表9o表9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间疗表8两组治疗前后舌脉变化比较例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0.0254讨论糖尿病与中医学迥肖渴病"基本吻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涪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因病机的精辟论述,如《素问•奇病论》指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8、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以后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劳累过度,房室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