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

ID:46048270

大小:71.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_第1页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_第2页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_第3页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_第4页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应用[摘要]目的研究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PET—CT结果,其中4例为治疗前后均进行了PET—CT显像,另外20例为治疗后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有逆转,另有1例原发部位好转,但有其他脏器及淋巴结浸润(进展)。结论PET-CT检查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敏感、准确,对于继续治疗或二次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淋巴瘤;PET—CT;恶性淋巴瘤;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9(b)—0111—02淋巴瘤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种实体瘤。它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器官。淋巴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判定一直缺乏敏感、准确的方法和依据,本文就近期24例恶性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应用18F—FDGPET显像作出的影像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经病理学及细胞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D)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例,男13例,女11例,其中发生于颈部淋巴结6例、纵隔淋巴结6例、鼻咽部1例、鼻腔2例、腮腺1例、

3、扁桃体1例、颈胸段椎管内2例、胃2例、肝脏1例、两肾两附件区1例、后腹膜1例。1.2方法按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化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后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18F—FDG由南京军区总院PET中心CTI回旋加速器及FDG合成模块生产,放化纯>95%,无菌、无热源,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仪器为GEDiscoverySTPET/CT仪。24例患者均禁食6h以上,按体重7.4MBq/kg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60min后,进行全身PET/CT检查。患者先完成定位图扫描,在定位图上确定CT检查范围从颅顶至骨盆底,扫描参数为120kV、1

4、40mAs,进床速度12.5mm/s,层厚3.75mm,矩阵512X512;再行相同范围的PET显像,通常为7个床位,每个床位3min,二维采集模式,图像重建采用有序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图像融合通过Xeleris工作站显示。检查时嘱患者平静呼吸。1.3判定标准正常:全身未见明显肿瘤性病灶及FDG代谢异常增高灶;好转:代谢活性减低,病灶较治疗前减小、数目减少或部分消失;逆转:与治疗前PET相比代谢活性升高,与治疗前CT、MRI相比病灶增大、数目增多或有全身其他部位浸润。阳性病例均经2〜30个月临床随访,复发或转移灶通过一至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经临床治疗、观察进

5、一步证实,部分病例经手术探查并取得病理证实。阴性病例每2〜3个月进行一次体检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连续6个月以上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判断为无复发或转移。2结果正常12例,好转6例,逆转5例如下:肝脏淋巴瘤1例患者治疗后肝右叶病灶FDG代谢明显增高,后腹膜、纵隔及左锁骨上多发淋巴结浸润,右侧肱骨头、紙骨及右侧髓臼骨浸润。胃淋巴瘤1例患者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FDG代谢增高,胃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浸润。纵隔淋巴瘤2例患者中1例纵隔内病灶增大、增多,并伴有肺内浸润,另1例纵隔内病灶好转,但右颈部及右锁骨上淋巴结浸润。后腹膜淋巴瘤1例患者后腹膜病灶FDG代谢减低,但左颈部淋巴结浸润,

6、直肠壁浸润,T12及L1椎体骨浸润。另有1例鼻腔淋巴瘤患者治疗后鼻腔病灶已不明显,但两肺浸润,右肾上腺浸润,两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浸润,脾脏浸润。3讨论淋巴瘤经过综合治疗后,虽然相当多的患者可望达到临床完全或部分缓解,但是还有较高的复发和逆转概率,尤其是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而淋巴瘤治疗后定期随诊、及时发现残存肿瘤组织或复发、新发病灶,对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常采用X线、B超、CT等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多基于病灶的大小、密度等形态学进行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PET显像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它可以从

7、分子水平上无创伤地、动态地、定量地观察18FDG进入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肿瘤代谢的改变较解剖大小改变更早,因此18FDG—PET能较常规影像诊断更早、更准确地反应疗效。影像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提供直观、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研究发现18F—FDG对霍奇金淋巴瘤和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敏感[2],而且PET—CT显像可以比CT、MRI更准确地评估疗效。由于18F—FDG摄取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密切相关,PET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组织治疗后生长与增殖方面的改变。淋巴瘤治疗后,手术、放射和化疗造成局部组织结构改变与疾病原有、或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